近十年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4页 |
(一)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界定 | 第7-8页 |
(二) 东北农村电视剧创作高潮的时代背景 | 第8-9页 |
(三) 东北农村剧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1、文化研究理论 | 第9-10页 |
2、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 | 第10页 |
3、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 第10-11页 |
4、约翰·斯道雷的大众文化理论 | 第11页 |
5、威廉斯媒介文化传播理论 | 第11-12页 |
6、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 | 第12-13页 |
7、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 第13-14页 |
二、东北农村电视剧火爆的文化土壤 | 第14-28页 |
(一) 历史文化积淀:东北地域文化 | 第14-20页 |
1、东北地域特色 | 第14-15页 |
2、东北民间文化 | 第15-16页 |
3、东北人族群性情 | 第16-18页 |
4、东北“二人转” | 第18-19页 |
5、东北特色语言 | 第19-20页 |
(二) 人文自觉:明星品牌效应 | 第20-22页 |
(三) 受众渴求:荧屏清新风 | 第22-23页 |
(四) 电视剧管理制度:绝好的平台 | 第23页 |
(五) 权力话语的争夺:文化生态环境 | 第23-28页 |
三、东北农村电视剧的文化特色 | 第28-61页 |
(一) 展现一种与都市文化相对的乡村文化 | 第28-37页 |
1、东北农村方言:谋求文化认同和去中心化 | 第28-30页 |
2、农村人生活方式:与都市生活方式的碰撞 | 第30页 |
(1) 农民身份的主动性和模糊性 | 第30-32页 |
(2) 农村生活对都市生活的差异 | 第32-34页 |
(3) 农村空间对城市空间 | 第34-37页 |
(二) 展现一种与后现代消费文化相对的现代性文化 | 第37-43页 |
1、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冲突” | 第38-40页 |
2、现代性的焦虑和危机 | 第40-43页 |
(三) 展现一种与后现代美学相对的现实主义美学 | 第43-50页 |
1、典型化的人物 | 第44-46页 |
2、自律的审美 | 第46-49页 |
3、喜剧的悲剧性 | 第49-50页 |
(四) 展现一种与高雅文化相对的通俗文化 | 第50-55页 |
1、二人转艺术的奠基 | 第51-52页 |
2、小品化的形式 | 第52-54页 |
3、大众世俗化的追求 | 第54-55页 |
(五)与主导文化呼应的文化价值观 | 第55-61页 |
1、三农问题:重中之重 | 第56-58页 |
2、主旋律的性质:中心的强调 | 第58-61页 |
四、东北农村电视剧的瓶颈和反思 | 第61-69页 |
(一) 某些现实问题的回避 | 第61-63页 |
(二) 东北地域文化的问题 | 第63-65页 |
(三) 电视剧人物问题 | 第65-66页 |
(四) 宣传方面的缺省 | 第66-67页 |
(五) 未来发展策略 | 第67-69页 |
五、结语 | 第69-70页 |
注释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