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缩略语 | 第15-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 1. ABA信号转导 | 第19-31页 |
| ·ABA的合成 | 第19-20页 |
| ·ABA受体 | 第20-22页 |
| ·ABA途径中重要的信使 | 第22-27页 |
| ·ABA信号中的重要的元件 | 第27-31页 |
| 2. DMI3 | 第31-32页 |
| 3. OsBiPP2C1 | 第32页 |
| 4. 本实验研究目的的和意义 | 第32-36页 |
| 第二章 OsDMI3参与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途径 | 第36-59页 |
| 1. 材料 | 第37-39页 |
| ·植物材料,菌种与载体 | 第37-38页 |
| ·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 | 第38-39页 |
| ·相关试剂和溶液 | 第39页 |
| 2. 方法 | 第39-46页 |
| ·载体的构建和dsRNA的合成 | 第39-42页 |
| ·水稻原生质体的提取 | 第42页 |
| ·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42-43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43页 |
| ·水稻原生质体的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3-44页 |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44页 |
|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44-45页 |
| ·水稻原生质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 第45页 |
| ·H_2O_2检测 | 第45-4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 ·OsDMI3::OsDMI3-YFP载体的构建 | 第46-48页 |
| ·OsDMI3基因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 | 第48-51页 |
| ·OsDMI3的瞬时过表达检测 | 第51-52页 |
| ·OsDMI3的dsRNA合成和干扰效果 | 第52-53页 |
| ·OsDMI3瞬时过表达和干扰对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酶的影响 | 第53-55页 |
| ·OsDMI3瞬时过表达和干扰对ABA诱导的H_2O_2产生的影响 | 第55-56页 |
| 4 讨论 | 第56-59页 |
| 第三章 利用酵母双杂筛选OsDMI3互作的蛋白 | 第59-7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60-62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60-61页 |
| ·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 | 第61页 |
| ·酵母双杂相关试剂 | 第61-62页 |
| 2 方法 | 第62-67页 |
| ·文库构建和扩增文库的质量鉴定 | 第62-63页 |
| ·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3页 |
| ·酵母的转化 | 第63-64页 |
| ·酵母双杂筛选OsDMI3互作蛋白 | 第64-6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 ·文库的质量鉴定 | 第67页 |
| ·诱饵表达载体pGBKT7-OsDMI3的构建 | 第67-69页 |
| ·OsDMI3诱饵载体的毒性和自激活检测 | 第69-70页 |
| ·诱饵蛋白的表达 | 第70-71页 |
| ·筛选与OsDMI3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71-73页 |
| 4 讨论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OsBiPP2C1与OsDMI3相互作用的验证 | 第74-9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75-77页 |
| ·植物材料、菌株与载体 | 第75-76页 |
| ·主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试剂 | 第76-77页 |
| ·引物合成和基因测序 | 第77页 |
| 2 方法 | 第77-83页 |
| ·基因克隆 | 第77-78页 |
| ·BiFC验证OsDMI3和OsBiPP2C1的相互作用 | 第78-79页 |
| ·OsBiPP2C1亚细胞定位 | 第79页 |
| ·GST-OsDMI3融合蛋白诱导表达 | 第79-81页 |
| ·OsBiPP2C1体外表达 | 第81页 |
| ·GST Pull Down | 第81-82页 |
| ·免疫共沉淀(Co-IP) | 第82-8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3-94页 |
| ·OsBiPP2C1基因克隆 | 第83页 |
| ·BiFC检测到OsDMI3和OsBiPP2C1的相互作用 | 第83-86页 |
| ·OsBiPP2C1亚细胞定位 | 第86-87页 |
| ·GST-Pull Down体外验证OsDMI3和OsBiPP2C1存在互作 | 第87-91页 |
| ·Co-IP体内验证OsDMI3和OsBiPP2C1的互相作用 | 第91-94页 |
| 4 讨论 | 第94-96页 |
| 第五章 OsBiPP2C1和OsDMI3的相互作用在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途径中的作用 | 第96-12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 ·植物材料,菌种与载体 | 第98-99页 |
| ·主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试剂 | 第99页 |
| ·引物和测序 | 第99-100页 |
| 2 方法 | 第100-103页 |
| ·OsDMI3激酶活性测定 | 第100页 |
| ·酵母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活性测定 | 第100-101页 |
| ·BiFC和Co-IP | 第101页 |
| ·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处理 | 第101页 |
|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与荧光定量RT-PCR | 第101页 |
| ·OsBiPP2C1磷酸酶酶活测定 | 第101-103页 |
| ·原生质体瞬时体系 | 第103页 |
| ·抗氧化防护酶的测定和H202测定 | 第10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24页 |
| ·OsBiPP2C1能够抑制OsDMI3的活性 | 第103-106页 |
| ·ABA处理下OsBiPP2C1基因和酶活表达分析 | 第106页 |
| ·ABA解除OsDMI3和OsBiPP2C1的相互作用 | 第106-112页 |
| ·H_2O_2对OsBiPP2C1基因表达和酶活的影响 | 第112-118页 |
| ·H_2O_2对OsDMI3与OsBiPP2C1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 ·OsBiPP2C1调控OsDMI3参与ABA诱导的抗氧化防护途径 | 第119-121页 |
| ·OsDMI3不影响OsBiPP2C1 | 第121-122页 |
| ·OsBiPP2C1影响ABA诱导的H_2O_2的产生 | 第122-124页 |
| 4 讨论 | 第124-128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 | 第128-130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128-129页 |
| 2 创新之处 | 第129页 |
| 3 展望 | 第129-1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