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OC3和GwMYC5转化大豆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及其英汉对照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大豆抗虫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大豆虫害 | 第12-13页 |
·植物抗虫次生代谢物 | 第13页 |
·茉莉酸 | 第13-18页 |
·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 第13-14页 |
·茉莉酸的信号转导 | 第14-16页 |
·茉莉酸的功能 | 第16页 |
·大豆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GmAOC) | 第16-17页 |
·大豆转录因子GmMYC | 第17-18页 |
2 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18-24页 |
·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 | 第19-20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9-20页 |
·基因枪法 | 第20页 |
·大豆遗传转化的相关基因 | 第20-24页 |
·抗除草剂相关基因 | 第20-22页 |
·抗病虫相关基因 | 第22-23页 |
·品质改良相关基因 | 第23-24页 |
3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 | 第24-26页 |
·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5 主要研究方案图 | 第26-28页 |
第二章 GMAOC和GMMYC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28-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质粒载体及菌种 | 第28-29页 |
·酶和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29-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和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36-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植物材料 | 第36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6页 |
·试剂、酶和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37-43页 |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 第37-40页 |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40-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不同大豆品种萌发率、出芽率和转化率比较 | 第43-45页 |
·不同大豆品种筛选剂草丁膦浓度的选择 | 第45-46页 |
·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第46-47页 |
·bar试纸条检测结果 | 第47页 |
·PCR检测 | 第47-48页 |
·草丁膦叶片涂抹法 | 第48-50页 |
·T1代转GmAOC3大豆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分析 | 第50-51页 |
·T1代转GmAOC3大豆拷贝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其他方面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6页 |
·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 第53-54页 |
·大豆基因型 | 第53-54页 |
·外植体类型 | 第54页 |
·筛选剂的选择 | 第54页 |
·转化植株的检测方法 | 第54-56页 |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54-55页 |
·转基因植株拷贝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转GMAOC3大豆抗虫性初步检测 | 第56-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56页 |
·斜纹夜蛾对寄主的倾向性选择试验 | 第56页 |
·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与普通大豆虫害情况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斜纹夜蛾对寄主的倾向性选择试验 | 第56-57页 |
·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与普通大豆虫害情况 | 第57-60页 |
·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与普通大豆叶片虫害情况 | 第57-58页 |
·自然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与普通大豆豆荚虫害情况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2-64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