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与结论假设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 第15-16页 |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15-16页 |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 第16页 |
第二节 文化移情 | 第16-20页 |
一、移情的定义与起源 | 第17页 |
二、文化移情定义 | 第17-18页 |
三、文化移情的两个方面 | 第18页 |
四、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是文化移情适度原则的重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调查研究 | 第22-37页 |
第一节 实验概述 | 第22-2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基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文化学习模式及策略介绍 | 第25-36页 |
一、对文化学习模式设计的介绍 | 第25-27页 |
二、提高不同的文化移情能力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的介绍 | 第27-32页 |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程简介 | 第32-33页 |
四、大学英语跨文化课程中的文化教学示例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描述 | 第37-59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37-50页 |
一、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自信心的分析与描述 | 第37-40页 |
二、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流投入程度的分析与描述 | 第40-43页 |
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专注程度的分析与描述 | 第43-45页 |
四、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流愉悦程度的分析与描述 | 第45-47页 |
五、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态度的分析与描述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大学英语社会文化能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一、大学英语社会文化能力测试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分析与描述 | 第50-54页 |
二、大学英语社会文化能力测试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分析与描述 | 第54-56页 |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结果分析与描述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 第59-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59-60页 |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认知移情能力的提高 | 第59-60页 |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 | 第60页 |
第二节 论文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对未来研究的意见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