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资本市场下的净现值法 | 第9页 |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估价法 | 第10-11页 |
·相对估值法 | 第11页 |
·剩余收益模型 | 第11-12页 |
·其它估价法 | 第12-13页 |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和研究创新点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涵义 | 第17页 |
·企业价值含义 | 第17页 |
·企业价值的类型 | 第17页 |
·企业价值评估含义 | 第17页 |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资本价值理论 | 第17页 |
·MM价值理论 | 第17-18页 |
·剩余收益理论 | 第18页 |
·企业价值评估目的 | 第18页 |
·企业价值评估假设 | 第18-19页 |
3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第19-23页 |
·账面价值法 | 第19页 |
·相对估值法 | 第19页 |
·市盈率法 | 第19页 |
·市净率法 | 第19页 |
·市销率法 | 第19页 |
·收益折现法 | 第19-20页 |
·股利折现模型 | 第20页 |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第20页 |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综合评价 | 第20-23页 |
4 剩余收益模型理论研究 | 第23-25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涵义 | 第23页 |
·剩余收益模型基本形式 | 第23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进化 | 第23-24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4页 |
·剩余收益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评价 | 第24-25页 |
5 剩余收益模型在我国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应用实证分析 | 第25-41页 |
·研究设计 | 第25-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样本选择 | 第25-26页 |
·实证研究方法 | 第26页 |
·剩余收益指标和净资产指标对于股价的相关性检验 | 第26-36页 |
·总体剩余收益指标和净资产指标对股价的相关性检验 | 第26-33页 |
·模型设计 | 第26-28页 |
·风险溢价为2%的回归结果检验 | 第28-31页 |
·风险溢价为6%的回归结果检验 | 第31-33页 |
·分行业对每股剩余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相关性比较 | 第33-36页 |
·行业样本选择 | 第33-34页 |
·分行业的每股剩余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相关性比较 | 第34-36页 |
·剩余收益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36-41页 |
·剩余收益模型计算企业价值的技术经济参数选择 | 第36页 |
·剩余收益模型计算的企业价值和股价的相关性检验 | 第36-39页 |
·模型设计 | 第36-37页 |
·风险溢价为2%的回归结果检验 | 第37-38页 |
·风险溢价为6%的回归结果检验 | 第38-39页 |
·剩余收益模型计算的企业价值和股价变化的趋势分析 | 第39-4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