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行政服务中心概述 | 第10-16页 |
| ·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过程 | 第10-11页 |
| ·首家开创 | 第10-11页 |
| ·遍地开花 | 第11页 |
| ·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背景 | 第11-14页 |
| ·融入世界经济的迫切需要 | 第12页 |
| ·受到国外改革措施的影响 | 第12-13页 |
| ·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 第13页 |
| ·我国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 | 第13-14页 |
| ·我国行政服务中心的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 第2章 从组织法视角下研究中心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 第16-24页 |
| ·中心建设所呈现出来的问题 | 第16-21页 |
| ·实际操作和现有系统的衔接问题 | 第16-18页 |
| ·行政服务中心所面临的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问题 | 第18-19页 |
| ·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认识 | 第19-21页 |
| ·组织法视角下研究行政服务中心的意义 | 第21-24页 |
|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 ·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 第3章 目前中心建设的组织类型及其制度的分析与评价 | 第24-31页 |
| ·虚体型模式 | 第24-25页 |
| ·成功典范 | 第24页 |
| ·自身特点 | 第24-25页 |
| ·总体评价 | 第25页 |
| ·协调型模式 | 第25-26页 |
| ·成功典范 | 第25-26页 |
| ·自身特点 | 第26页 |
| ·总体评价 | 第26页 |
| ·实体型模式 | 第26-27页 |
| ·成功典范 | 第26-27页 |
| ·自身特点 | 第27页 |
| ·总体评价 | 第27页 |
| ·综合型模式 | 第27-29页 |
| ·成功典范 | 第28页 |
| ·自身特点 | 第28-29页 |
| ·总体评价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法制建设选项 | 第31-42页 |
| ·服务型中心的内容及其健全途径 | 第31-34页 |
| ·树立服务理念,构建服务政府 | 第32-33页 |
| ·不断强化培训工作 | 第33-34页 |
| ·效绩的监督和问责制度 | 第34页 |
| ·实权型中心的概况及健全发展 | 第34-38页 |
| ·对行政审批职能科学再分配 | 第34-35页 |
| ·组织立法策略 | 第35-36页 |
| ·立法层级及内容 | 第36-37页 |
| ·立法的配套改革 | 第37-38页 |
| ·有效处理立法阻碍因素 | 第38页 |
| ·综合型中心的概况及及安全问题 | 第38-42页 |
| ·岗位责任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 ·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制定规定 | 第40页 |
| ·电子政务法律制度建设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