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酶 | 第8-9页 |
·甘露聚糖 | 第8页 |
·甘露聚糖酶 | 第8-9页 |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甘露聚糖酶的来源 | 第9页 |
·甘露聚糖酶的多样性 | 第9-11页 |
·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 第11-12页 |
·甘露聚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2页 |
·甘露聚糖酶的应用 | 第12-14页 |
·医药与食品行业 | 第12-13页 |
·饲料添加剂行业 | 第13页 |
·造纸、印染及石油行业 | 第13页 |
·其他应用 | 第13-14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立题依据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菌种来源 | 第16页 |
·仪器设备 | 第16页 |
·药品试剂 | 第16页 |
·培养基 | 第16-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菌种分子鉴定 | 第17页 |
·发酵培养 | 第17页 |
·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测定(DNS法) | 第17-18页 |
·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 | 第18-19页 |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19页 |
·枯草芽孢杆菌产酶的动态时间曲线 | 第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菌种鉴定 | 第19-20页 |
·培养基组分优化结果 | 第20-24页 |
·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 第24页 |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24-25页 |
·发酵产酶过程曲线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 第28-44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菌种来源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药品试剂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29页 |
·相关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标准蛋白质曲线的绘制 | 第29页 |
·分离纯化步骤 | 第29-30页 |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 β-甘露聚糖酶 | 第30页 |
·酶学性质研究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硫酸铵饱和度实验结果 | 第32页 |
·β-甘露聚糖酶纯化结果 | 第32-34页 |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34页 |
·酶学性质 | 第34-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甘露聚糖酶的克隆与表达 | 第44-62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实验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45页 |
·培养基及配制 | 第45-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菌株的生长 | 第46页 |
·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PCR扩增 | 第46页 |
·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测序验证 | 第46-47页 |
·重组菌pMA5-manW/WB600(不含信号肽及His-Tag)的构建 | 第47-49页 |
·重组菌pMA5-man WH/WB600 和pMA5-manYH/WB600 构建 | 第49页 |
·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 第50-51页 |
·重组菌株pMA5-man W/WB600 的构建 | 第51-53页 |
·重组菌株pMA5-manWH/WB600 及pMA5-manYH/WB600 的构建 | 第53-56页 |
·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