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ar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Ag_2CO_3 光催化机理 | 第12-13页 |
·提高Ag_2CO_3 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试验药品 | 第18页 |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19-20页 |
·光催化剂表征 | 第20-23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0-2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1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 | 第21页 |
·光致发光光谱(PL) | 第21-22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2-23页 |
第三章 Ag_2CO_3/TiO_2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 第23-36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XRD分析 | 第25-26页 |
·SEM分析 | 第26-27页 |
·TEM和EDX分析 | 第27-28页 |
·FT-IR分析 | 第28-29页 |
·XPS分析 | 第29-30页 |
·UV-vis DRS分析 | 第30-31页 |
·PL分析 | 第31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31-33页 |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AgX(Cl, Br, I)/Ag_2CO_3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 第36-54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XRD分析 | 第37-41页 |
·SEM分析 | 第41-44页 |
·XPS分析 | 第44-46页 |
·UV-vis DRS分析 | 第46-48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8-52页 |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石墨烯/Ag_2CO_3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 第54-68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56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XRD分析 | 第56-59页 |
·SEM和TEM分析 | 第59-61页 |
·FT-IR分析 | 第61-62页 |
·UV-vis DRS分析 | 第62-65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