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柔性四唑、羧酸配聚物及冠醚包合物的构筑和性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配位化学第11-12页
   ·原位合成四唑类配合物第12-18页
     ·原位合成四唑类配合物的发现第12-13页
     ·四氮唑类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第13-14页
     ·原位合成四唑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手性配合物的拆分第18-20页
   ·铜配合物在有机合成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柔性多羧酸配合物第21-24页
     ·柔性多羧酸配体结构及配位模式第21-22页
     ·柔性多羧酸配合物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冠醚包合物的相变第24-25页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第二章 一对Cu~I-四唑手性自拆分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27-37页
   ·引言第27页
   ·实验部分第27-30页
     ·试剂和仪器第27-28页
     ·Δ- 和 Λ- [Cu(Tzmp)]n (1)的合成第28-29页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测定第29-30页
     ·测试方法和仪器第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Δ-1 和 Λ-1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30-33页
     ·Δ-1 和 Λ-1 的圆二色谱(CD)表征第33页
     ·1对Herry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第33-35页
     ·1的荧光性能分析第35-36页
     ·1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三个新型四唑-锌配合物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第37-46页
   ·引言第37页
   ·实验部分第37-41页
     ·试剂和仪器第37-38页
     ·配合物 2-4 的合成第38-39页
     ·配合物 2-4 的晶体结构测定第39-40页
     ·测试方法和仪器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配合物 2-4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1-44页
     ·配合物 2-4 的荧光性质分析第44-45页
     ·2-4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四个以帕莫酸和吡啶混合配体水热合成的配聚物结构和荧光性质第46-60页
   ·引言第46-47页
   ·实验部分第47-51页
     ·试剂和仪器第47页
     ·配合物 5-8 的合成第47-48页
     ·配合物 5-8 的晶体结构测定第48-50页
     ·测试方法和仪器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配合物 5-8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51-56页
     ·配合物7和 8 的荧光性质第56-57页
     ·配合物 5-8 的热稳定性第57-58页
     ·5-8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三个柔性亚氨基桥连多羧酸d~(10)金属配合物结构及荧光性质第60-72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部分第60-65页
     ·试剂和仪器第60-61页
     ·配合物 9-11的合成第61-62页
     ·配合物 9-11的晶体结构测定第62-64页
     ·测试方法和仪器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1页
     ·配合物 9-11的晶体结构分析第65-69页
     ·配合物 9-11的荧光性质第69-70页
     ·9-11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两个 18-冠醚-6 与环己胺包合物相变及铁介电性质第72-82页
   ·引言第72页
   ·实验部分第72-75页
     ·试剂和仪器第72-73页
     ·配合物 12,13的合成第73-74页
     ·配合物12和 13的晶体结构测定第74-75页
     ·测试方法和仪器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包合物 12,13的晶体结构分析第75-78页
     ·包合物 12,13的DSC及铁介电性质研究第78-80页
     ·包合物12的变温拉曼光谱分析第80-81页
     ·包合物12和 13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结论分析第82-83页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酸银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外场对液相合成氧化镍形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