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光合特性与产量及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生理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生理育种的概念 | 第12-13页 |
·光合能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 第13页 |
·植物叶片的光合特性 | 第13-14页 |
·马铃薯叶片的光合特性 | 第14-15页 |
·光合速率与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无正相关关系的例证 | 第15页 |
·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正相关关系的例证 | 第15-16页 |
·光合速率与作物产量关系发生分歧的原因 | 第16-18页 |
·马铃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马铃薯的品质指标 | 第19-22页 |
·干物质 | 第20页 |
·淀粉 | 第20-21页 |
·还原糖 | 第21页 |
·炸片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田间试验 | 第24-25页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25页 |
·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5-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方差分析 | 第27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偏相关分析 | 第28页 |
·频数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6页 |
·块茎形成期光合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29-37页 |
·光合速率 | 第29-30页 |
·气孔导度 | 第30-32页 |
·胞间 C0_2浓度 | 第32-34页 |
·蒸腾速率 | 第34-35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35-37页 |
·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45页 |
·各光合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光合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株高、主茎数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光合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不同时期光合性状的比较 | 第45-48页 |
·块茎形成期与块茎增长期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45-46页 |
·块茎形成期与块茎增长期气孔导度的比较 | 第46-47页 |
·块茎形成期与块茎增长期胞间 C0_2浓度的比较 | 第47页 |
·块茎形成期与块茎增长期蒸腾速率的比较 | 第47-48页 |
·各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光合性状之间的偏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主要产量性状的偏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 | 第50-56页 |
·光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 第50-51页 |
·产量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 第51-52页 |
·品质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 第52-55页 |
·块茎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 第55-56页 |
4 讨论 | 第56-59页 |
·马铃薯光合性状的有关问题 | 第56-57页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56页 |
·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重要性 | 第56-57页 |
·各性状的简单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各性状的偏相关性分析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