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滇西北高黎贡山第三纪孑遗植物台湾杉群落结构、动态及其种群维持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图表目录第10-13页
1 前言第13-27页
   ·生物学特性第13-16页
   ·科种的变迁第16-18页
     ·种的变迁第16-17页
     ·科的变迁第17-18页
   ·地理分布第18-22页
     ·化石分布第18页
     ·白垩纪-第四纪台湾杉的迁移第18-19页
     ·化石植物群第19-20页
     ·现在的地理分布第20-22页
   ·第三纪孑遗植物维持机制的研究第22-23页
   ·台湾杉研究进展第23-24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5页
   ·研究内容第25-27页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7-43页
   ·研究区概况第27-39页
     ·地理第27-29页
     ·地质地貌第29-30页
     ·气候第30-33页
     ·土壤第33-35页
     ·植被第35-38页
     ·人文第38-39页
   ·研究方法第39-43页
     ·样方数据第39-40页
     ·数据处理第40-43页
3 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第43-76页
   ·研究结果第43-69页
     ·群落分类第43-46页
     ·群落物种组成第46-54页
     ·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点第54-59页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第59-60页
     ·群落结构第60-67页
     ·群落垂直结构与相对胸高断面积(RBA)的关系第67-69页
   ·小结第69-76页
     ·台湾杉的分布第69-73页
     ·研究区中国特有属分布第73-74页
     ·台湾杉群落中伴生种问题第74-76页
4 台湾杉种群结构第76-84页
   ·研究结果第76-82页
     ·生长曲线第76-77页
     ·种群结构第77-82页
   ·小结第82-84页
     ·种群结构特点第82-83页
     ·所受的威胁第83-84页
5 台湾杉更新第84-100页
   ·研究结果第84-98页
     ·幼树幼苗高度级第84-86页
     ·不同微生境的台湾杉更新第86-89页
     ·台湾杉萌生现象第89-92页
     ·自然干扰-泥石流对台湾杉更新的促进作用第92-98页
   ·小结第98-100页
     ·维持机制内因第98-100页
6 不同地理分布区域台湾杉海拔分布及其群落比较第100-112页
   ·海拔分布第100-101页
   ·群落特点第101-107页
   ·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点第107-110页
   ·中国西南与台湾地区台湾杉间断分布现象第110-112页
7 台湾杉种群维持机制探讨第112-117页
   ·不同地理分布区域台湾杉种群结构比较第112-113页
   ·不同地理分布区域台湾杉的更新及与其它孑遗植物更新的比较第113-115页
   ·保护的建议第115-117页
附录第117-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3页
已发表或接受的论文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氧族化合物物性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滇池流域富磷区磷流失特征及控磷植物群落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