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22页 |
·国外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 | 第18-20页 |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既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测算方法研究 | 第24-42页 |
·科技进步理论 | 第24-28页 |
·科技进步定义 | 第24-25页 |
·马克思技术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熊彼德的技术创新理论 | 第26-27页 |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 | 第27-28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30页 |
·经济增长的定义 | 第28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29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9页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9-30页 |
·结构主义理论 | 第30页 |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0-32页 |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 第32-37页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 | 第32-33页 |
·索洛余值法 | 第33-35页 |
·连续替代弹性函数法 | 第35页 |
·数据包络法 | 第35-36页 |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 第36-3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7页 |
·参数估计的方法 | 第37-41页 |
·经验确定法 | 第37-40页 |
·公式计算法 | 第40-41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 第42-61页 |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 | 第42-44页 |
·测算模型的选择 | 第42-43页 |
·参数估计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林业数据指标的选取 | 第44-51页 |
·林业产值 | 第44-46页 |
·林地要素 | 第46-47页 |
·资本要素 | 第47-48页 |
·劳动要素 | 第48-49页 |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49-51页 |
·林业总产值增长的数据分析 | 第51-56页 |
·林业总产值增长趋势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 第51-53页 |
·林业三大产业产值增长趋势 | 第53-55页 |
·林业总产值与国有林区总产值相关性 | 第55-56页 |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测算与分析 | 第56-60页 |
·林业科技进步函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各年度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第57-59页 |
·各时期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61-72页 |
·影响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投入要素分析 | 第61-63页 |
·各要素增长速度分析 | 第61-62页 |
·各要素贡献率分析 | 第62-63页 |
·各时期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走势分析 | 第63-64页 |
·与相关行业的横向比较 | 第64-66页 |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66-68页 |
·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详细摘要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