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图目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3页 |
·国外科技进步评价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内科技进步评价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既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科技进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第26-32页 |
·科技进步与科技进步评价 | 第26-27页 |
·与科技进步评价相关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7-28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8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8-29页 |
·数理统计学原理 | 第29页 |
·科技进步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29-31页 |
·综合指数法 | 第3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0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30-31页 |
·TOPSIS 评价法 | 第31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林业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40页 |
·林业及林业科技的特点 | 第32-33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的框架与构成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林业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0-5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1页 |
·指标权重确定的一般方法 | 第40-41页 |
·本研究中选定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41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41-45页 |
·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 第42-43页 |
·折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 第43页 |
·曲线形无量纲化方法 | 第43页 |
·本研究中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 | 第43-45页 |
·指标标准的确定 | 第45-52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指标合成的一般方法 | 第52-53页 |
·本研究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林业科技进步水平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56-74页 |
·数据收集 | 第56-58页 |
·指数合成 | 第58-63页 |
·全国林业科技进步水平纵向比较 | 第63-69页 |
·全国林业科技进步水平总体状况分析 | 第63-64页 |
·科技进步环境分析 | 第64-65页 |
·科技活动投入分析 | 第65-66页 |
·科技活动产出分析 | 第66-68页 |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 第68-69页 |
·全国林业科技进步水平与全国科技进步水平横向比较 | 第69-71页 |
·提高林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优化科技进步环境,增强全行业的科技意识 | 第71-72页 |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夯实林业科技创新基础 | 第72页 |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 第72页 |
·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提高林业科技产出的质量 | 第72-73页 |
·注重科技推广应用,发挥林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基本结论 | 第74-7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详细中文摘要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