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板坯连铸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连铸板坯表面缺陷及鼓肚变形 | 第11-15页 |
·板坯表面纵裂纹 | 第12页 |
·板坯表面横裂纹 | 第12-13页 |
·鼓肚变形 | 第13-15页 |
·连铸板坯鼓肚变形现象的研究 | 第15-17页 |
·鼓肚现象对连铸机和连铸生产的影响 | 第15页 |
·国内外对铸坯鼓肚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结晶器铜板和足辊 | 第17-19页 |
·结晶器铜板磨损的研究 | 第17-18页 |
·足辊对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板坯的凝固与传热 | 第22-32页 |
·连铸过程的热量传输 | 第22-28页 |
·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凝固与传热 | 第23-25页 |
·钢液在二冷区的凝固传热 | 第25-28页 |
·板坯二冷控制的冶金准则 | 第28-29页 |
·连铸板坯凝固过程中的传热及应力、应变的研究 | 第29-31页 |
·连铸板坯在凝固过程中的传热研究 | 第29-30页 |
·连铸板坯凝固过程中应力、应变的研究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32-44页 |
·仿真软件MSC.Marc简介 | 第32-35页 |
·仿真软件MSC.Marc的应用 | 第32-33页 |
·仿真软件MSC.Marc的分析过程 | 第33页 |
·网格划分 | 第33-35页 |
·连铸凝固传热过程有限元求解 | 第35-38页 |
·铸坯的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解法 | 第38-39页 |
·热力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39-42页 |
·连铸坯鼓肚变形过程热力耦合作用 | 第39-40页 |
·热力耦合有限元方程及其求解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板坯连铸鼓肚模型的建立 | 第44-60页 |
·板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板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4页 |
·板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的简化 | 第44-45页 |
·板坯凝固方程 | 第45-46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6-47页 |
·连铸板坯鼓肚变形热力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足辊区二维鼓肚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足辊区三维鼓肚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结晶器到足辊区之间三维鼓肚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铸机基本工艺参数 | 第53-54页 |
·板坯连铸机机型 | 第53-54页 |
·板坯连铸机的主要参数 | 第54页 |
·钢种成分及其工艺参数 | 第54页 |
·连铸板坯材料物性参数的计算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板坯连铸鼓肚变形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81页 |
·模型结果的检验 | 第60页 |
·铸坯温度场和坯壳生长情况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铸坯温度场 | 第60-65页 |
·坯壳的生长情况 | 第65-66页 |
·板坯连铸二维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66-69页 |
·铸坯坯壳温度和坯壳厚度对鼓肚变形的影响 | 第66-68页 |
·铸坯坯壳应力分布规律的分析 | 第68-69页 |
·板坯连铸足辊区三维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69-74页 |
·坯壳温度和坯壳厚度对铸坯鼓肚变形的影响 | 第71-73页 |
·三维铸坯坯壳鼓肚等效应力、应变分析 | 第73-74页 |
·结晶器到足辊区之间三维模型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4-80页 |
·足辊间隙未调整之前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4-75页 |
·足辊间隙减小0.2 mm 后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5-76页 |
·足辊间隙减小0.5 mm 后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6-77页 |
·足辊间隙减小 0.7 mm 后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7-78页 |
·足辊间隙减小 0.9 mm 后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8-79页 |
·足辊间隙减小 1.2 mm 后鼓肚变形规律的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