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图索引 | 第10-15页 |
| 表索引 | 第15-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 ·国外研究状况与发展动态 | 第21页 |
| ·国内研究状况与发展动态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文献阅读法 | 第23页 |
| ·实地调研与走访问卷法 | 第23-24页 |
| ·综合分析比较法 | 第24页 |
| ·归纳建档法 | 第24页 |
|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24-30页 |
| ·民国时期 | 第24页 |
| ·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 | 第24-29页 |
| ·民国的国葬墓 | 第29-30页 |
| ·研究框架 | 第30-32页 |
| 第2章 南京范鸿仙墓的选址、布局与现状特征 | 第32-60页 |
| ·范鸿仙墓与民国的国葬制度 | 第32-45页 |
| ·中华民国新式丧葬制度的出现 | 第32页 |
| ·民国时期的《国葬法》与范鸿仙的国葬经过 | 第32-39页 |
| ·南京中山陵地区的附葬 | 第39-45页 |
| ·范鸿仙墓布局与建筑形制 | 第45-52页 |
| ·建筑群的选址与环境 | 第45-48页 |
| ·建筑群空间序列与建筑形制特征 | 第48-52页 |
| ·南京范鸿仙墓的现状与文物建筑特征 | 第52-57页 |
| ·小结 | 第57-60页 |
| 第3章 南京范鸿仙墓保护设计及其策略的制定 | 第60-70页 |
| ·范鸿仙墓原状复原研究 | 第60-64页 |
| ·墓道、墓穸和祭堂的复原 | 第61-63页 |
| ·牌坊、碑亭和华表的复原 | 第63-64页 |
| ·范鸿仙墓保护策略制定的影响因素与现实状况 | 第64-65页 |
| ·范鸿仙墓修缮设计方案最终的确定 | 第65-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4章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特征及其保护策略的分析 | 第70-98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共性特征 | 第70-88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总体规划选址 | 第71-73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群的建筑组成与空间序列 | 第73-80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单体的形制与特征 | 第80-83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材料 | 第83-87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保护意义 | 第87-88页 |
| ·不同类别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特质 | 第88-94页 |
| ·法律、规章约束下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的分类 | 第88-92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保存现状的分类 | 第92-93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核心价值的分类 | 第93-94页 |
| ·南京民国墓葬类文物建筑保护策略的制定 | 第94-98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附录 | 第104-122页 |
| 附录一 范鸿仙墓修缮设计方案图 | 第104-108页 |
| 附录二 范鸿仙墓修缮工程施工节点照片 | 第108-120页 |
| 附录三 国葬人员汇总表 | 第120-122页 |
| 学习成果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