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集美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页
  三、 重难点分析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方面第14-15页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济与管理方面第15-16页
  三、 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方面第16-17页
  四、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思想教育方面第17页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7-19页
  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二、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第一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理论依据第19-30页
 第一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第19-22页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第19-20页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历程第20-22页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22-26页
  一、 高校后勤第22-23页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第23-26页
 第三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依据第26-30页
  一、 社会分工理论第26页
  二、 市场经济理论第26-27页
  三、 制度变迁理论第27-28页
  四、 现代产权理论第28页
  五、 现代管理理论第28-30页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47页
 第一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第30-37页
  一、 改革模式第30-32页
  二、 改革成效第32-34页
  三、 改革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第二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0页
  一、 政府方面的原因第37-38页
  二、 高校方面的原因第38-39页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第39-40页
 第三节 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践探索第40-47页
  一、 浙江大学后勤改革实例第40-43页
  二、 苏州大学后勤改革实例第43-47页
第三章 国外高校后勤的主要模式及启示第47-52页
 第一节 国外高校后勤的主要模式第47-50页
  一、 德国模式第47-48页
  二、 美国模式第48-49页
  三、 日本模式第49-50页
 第二节 国外后勤模式的启示第50-52页
  一、 成熟的社会化运作第50页
  二、 政府的大力支持第50-51页
  三、 模式选择的灵活性第51页
  四、 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51-52页
第四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第52-58页
 第一节 政府层面第52-54页
  一、 统筹主导改革,健全政策法规第52-53页
  二、 完善监管体系和社保体系第53页
  三、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后勤龙头企业第53-54页
 第二节 高校层面第54-56页
  一、 转变传统观念,增强改革意识第54-55页
  二、 理顺产权关系,改革管理体制第55页
  三、 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改革第55-56页
 第三节 后勤层面第56-58页
  一、 统一认识,提高素质第56页
  二、 企业化转制,规范化管理第56-57页
  三、 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下一篇: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