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20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 研究评述第13-20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三) 研究评述第20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0-23页
  一、 研究思路第20-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三、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2-23页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理论概述第23-37页
 第一节 民族精神相关概念考察第23-25页
  一、 民族第23页
  二、 精神第23-24页
  三、 民族精神第24-25页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第25-37页
  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25-28页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第28-36页
  三、 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与作用第36-37页
第三章 对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证分析第37-47页
 第一节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现状第37-41页
  一、 民族精神整体积极向上第37-38页
  二、 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相悖第38-39页
  三、 部分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淡化第39-41页
  四、 部分大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却缺乏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第41页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第41-47页
  一、 社会影响因素第42-43页
  二、 学校影响因素第43-44页
  三、 家庭影响因素第44-46页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46-47页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建议第47-61页
 第一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第47-49页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47-48页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48页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第48-49页
 第二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突出的内容第49-51页
  一、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第49-50页
  二、 加强当代先进文化的教育第50-51页
  三、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第51页
 第三节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51-61页
  一、 社会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大环境第51-55页
  二、 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第55-59页
  三、 家庭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第59页
  四、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下一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集美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