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堡旗人群体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及研究重点、难点 | 第11-13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11页 |
(二) 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京旗回屯背景下的双城堡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双城堡的历史沿革 | 第13-18页 |
一、 双城堡行政区划的变动 | 第13-16页 |
二、 双城堡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双城堡的京旗回屯 | 第18-24页 |
一、 双城堡京旗回屯的原因 | 第18-20页 |
二、 双城堡京旗回屯的筹备 | 第20-21页 |
三、 双城堡京旗回屯的过程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清代双城堡旗人武将群体分析 | 第24-40页 |
第一节 清代双城堡旗人武将群体总体分析 | 第24-29页 |
一、 清代双城堡的军事编制 | 第24-25页 |
二、 清政府对双城堡八旗兵的征调 | 第25-26页 |
三、 “昭忠祠”群体研究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清代双城堡旗人武将的个案分析 | 第29-34页 |
一、 丰绅 | 第30-31页 |
二、 托云布 | 第31-32页 |
三、 富兴 | 第32-33页 |
四、 法克通阿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清代双城堡旗人武将群体崛起的原因 | 第34-40页 |
一、 “国语骑射”习俗在东北地区完好的保存 | 第35-36页 |
二、 东北地区的“行围”制度 | 第36页 |
三、 吉林地方官对“骑射”的高度重视 | 第36-37页 |
四、 双城堡官员的影响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清代双城堡旗人文人群体分析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清代双城堡旗人文人群体总体分析 | 第40-43页 |
一、 科举时代的双城堡 | 第40-42页 |
二、 双城堡的新式教育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莫氏家族的文化转型 | 第43-47页 |
一、 莫氏家族 | 第43-44页 |
二、 莫德惠的仕途 | 第44-45页 |
三、 莫德惠的成功之道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清代双城堡旗人文人的个案分析 | 第47-50页 |
一、 蔡运升 | 第47-48页 |
二、 其它文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清代双城堡旗人群体的历史作用 | 第50-55页 |
第一节 双城堡旗人群体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作用 | 第50-52页 |
一、 对双城堡农业开发作出贡献 | 第50-51页 |
二、 对东北地区社会稳定的贡献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双城堡旗人群体对清朝的历史作用 | 第52-55页 |
一、 维护清朝统一 | 第52-53页 |
二、 抵御外辱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