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基于体型的绿色建筑个性化案例分析 | 第13-29页 |
·体型对当地气候的解读 | 第14-18页 |
·“水平摩天楼”——万科中心 | 第14-17页 |
·“凹”形平面的奥秘——深圳建科大楼 | 第17-18页 |
·体型自遮阳 | 第18-21页 |
·逐层外挑的球——英国伦敦市政厅 | 第18-20页 |
·“月亮船”——上海世博会沙特馆 | 第20-21页 |
·体型对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回应 | 第21-23页 |
·“大漏斗”——世博轴 | 第21-22页 |
·“冰壶”——上海世博会芬兰馆 | 第22-23页 |
·体型对太阳能利用的回应 | 第23-25页 |
·太阳能光伏发电“第一楼”——无锡尚德总部大楼 | 第23-24页 |
·日月坛·微排大厦 | 第24-25页 |
·基于绿色建筑体型设计的实践——天津市解放南路社区活动中心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外围护结构的绿色建筑个性化案例分析 | 第29-59页 |
·光电幕墙外衣下的外围护设计 | 第29-34页 |
·Green Pix media wall ——北京静雅酒店 | 第30-31页 |
·上海世博会瑞士馆 | 第31-33页 |
·“会呼吸的建筑”——上海世博会阿尔萨斯馆 | 第33-34页 |
·基于双层表皮的外围护设计 | 第34-38页 |
·GSW 公司总部改建与扩建工程 | 第34-36页 |
·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 | 第36-38页 |
·基于遮阳的外围护设计 | 第38-45页 |
·建筑构件遮阳及其案例 | 第39-41页 |
·绿化遮阳及其案例 | 第41-43页 |
·智能遮阳及其案例 | 第43-44页 |
·综合遮阳措施的外围护设计 | 第44-45页 |
·外围护结构材料 | 第45-49页 |
·窗的材料 | 第45-46页 |
·外墙材料 | 第46-49页 |
·外围护结构的综合应用 | 第49-55页 |
·墨尔本市政厅 2 号办公楼 | 第49-52页 |
·深圳建科大楼 | 第52-55页 |
·绿色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的实践——天津市解放南路社区活动中心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内部系统的绿色建筑个性化案例分析 | 第59-98页 |
·新风系统 | 第59-69页 |
·英国新议会大厦 | 第60-62页 |
·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楼 | 第62-64页 |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 第64-66页 |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研究中心办公楼 | 第66-68页 |
·上海世博会万科馆 | 第68-69页 |
·采光系统 | 第69-74页 |
·美国 Genzyme 中心 | 第70-72页 |
·美国 Epicenter 总部大楼 | 第72-73页 |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改建 | 第73-74页 |
·智能化系统 | 第74-79页 |
·清华能源楼 | 第75-78页 |
·厦门中银大厦改造项目 | 第78-79页 |
·采暖、制冷系统 | 第79-83页 |
·当代 MOMA | 第79-81页 |
·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楼 | 第81页 |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 第81-82页 |
·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大楼 | 第82页 |
·清华大学能源楼 | 第82-83页 |
·新能源系统——风力发电 | 第83-88页 |
·美国迈阿密 COR 大厦 | 第84-85页 |
·巴林世界贸易中心 | 第85-86页 |
·“热水瓶”——迪拜能源塔 | 第86-87页 |
·广州珠江城大厦 | 第87-88页 |
·新能源系统——太阳能 | 第88-90页 |
·以色列绿色山谷 | 第89页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馆 | 第89-90页 |
·中水系统 | 第90-92页 |
·中水系统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 第91-92页 |
·绿色建筑内部系统设计的实践——天津市解放南路社区活动中心 | 第92-97页 |
·自然通风 | 第92-93页 |
·自然采光和照明系统 | 第93-94页 |
·智能系统 | 第94-95页 |
·采暖、制冷系统 | 第95-96页 |
·新能源利用 | 第96页 |
·实践总结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附录 | 第103-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