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铁路无缝线路的兴起 | 第9-10页 |
| ·桥上无缝线路的概况 | 第10-18页 |
| ·梁轨纵向相互作用原理 | 第11-12页 |
| ·梁轨纵向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12-16页 |
| ·国内外桥上无缝线路研究总概况 | 第16-18页 |
| ·斜拉桥桥上无缝线路 | 第18-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及ANSYS软件介绍 | 第22-29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有限单元法基本概况 | 第22-25页 |
| ·有限元分析的目的和概念 | 第22-23页 |
| ·有限元分析的内容和基本流程 | 第23-24页 |
| ·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第24-25页 |
| ·有限单元法在梁轨纵向相互作用力计算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 ·ANSYS软件简介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既有线改造初步轨道结构方案的拟定 | 第29-37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湘桂铁路概况 | 第29-30页 |
| ·既有线概况 | 第29-30页 |
| ·扩能改造工程概况 | 第30页 |
| ·红水河斜拉桥概况 | 第30-34页 |
| ·总体概况 | 第30-32页 |
| ·主桥连续梁概况 | 第32页 |
| ·斜拉索概况 | 第32-33页 |
| ·索塔概况 | 第33-34页 |
| ·无缝线路初步轨道方案的拟定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梁轨纵向相互作用有限元静力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 | 第37-76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参数模型的选取 | 第37-49页 |
| ·温度荷载模型 | 第37-39页 |
| ·列车荷载模型 | 第39-42页 |
| ·线路纵向阻力模型 | 第42-49页 |
|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基本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 | 第49-64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49-51页 |
| ·模型的假定 | 第5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1-58页 |
| ·模型加载和计算结果输出及分析 | 第58-64页 |
| ·简化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4-76页 |
| ·二维平面模型 | 第65-70页 |
| ·固定支座基础纵向刚度充分大的无桥墩模型 | 第70-76页 |
| 第五章 轨道结构方案及分析模型的探讨 | 第76-97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基本模型的相关检算和讨论 | 第76-83页 |
| ·钢轨强度检算 | 第76-81页 |
| ·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 | 第81-82页 |
| ·断缝安全性检算 | 第82页 |
| ·方案可行性讨论 | 第82-83页 |
| ·小阻力扣件方案探讨 | 第83-92页 |
| ·分析模型探讨 | 第83-90页 |
| ·方案优势探讨 | 第90-92页 |
| ·方案可行性讨论 | 第92页 |
| ·伸缩调节器方案的建模和分析 | 第92-9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1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97-99页 |
| ·今后努力方向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