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41页 |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分布 | 第13-16页 |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残留水平 | 第14-15页 |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及其产品中残留水平 | 第15-16页 |
·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残留水平 | 第16页 |
·抗生素污染的危害 | 第16-17页 |
·磺胺类抗生素结构及理化性质 | 第17-20页 |
·磺胺类抗生素 | 第17-18页 |
·磺胺嘧啶 | 第18-19页 |
·磺胺甲噁唑 | 第19-20页 |
·抗生素处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第20-21页 |
·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磺胺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 第21-32页 |
·传统法对磺胺嘧啶与磺胺甲噁唑的去除效果 | 第21-22页 |
·污水处理系统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机理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磺胺类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传统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磺胺类抗生素改进的措施 | 第31-32页 |
·深度处理法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 第32-37页 |
·高级氧化技术 | 第32-35页 |
·吸附技术 | 第35-36页 |
·深度处理法对磺胺抗生素去除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第36-3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7-41页 |
·课题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37-39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39-40页 |
·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53页 |
·实验地点 | 第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实验用水 | 第41-42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43-49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43-44页 |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44页 |
·磺胺类抗生素SD与SMX测定过程 | 第44-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泰安污水处理厂磺胺嘧啶与磺胺甲噁唑含量分布特征 | 第49页 |
·SBR法去除磺胺抗生素工艺优化研究 | 第49-51页 |
·深度处理法 | 第51-52页 |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2-53页 |
3 传统污水处理厂磺胺类抗生素去除效率调查 | 第53-60页 |
·概述 | 第53页 |
·泰安市污水处理厂简介 | 第53-56页 |
·泰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 | 第53-55页 |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不同污水来源的处理厂中SD与SMX的污染水平 | 第56页 |
·A厂各工艺单元中SD与SMX的赋存及去除情况 | 第56-57页 |
·磺胺嘧啶及磺胺甲恶唑在A厂各工艺单元污泥中的赋存情况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4 传统SBR法处理两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60-67页 |
·概述 | 第60-61页 |
·试验运行工况设计 | 第61-62页 |
·参数优化对SD与SMX去除率的影响 | 第62-66页 |
·HRT的优选 | 第62-63页 |
·好氧—缺氧段时间比的优化 | 第63-65页 |
·SRT的优化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5 深度处理法处理磺胺类抗生素的工艺优化研究 | 第67-103页 |
·概述 | 第67页 |
·高级氧化法处理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 | 第67-85页 |
·高铁酸盐法处理SD与SMX | 第67-77页 |
·Fenton试剂去除SD与SMX结果分析 | 第77-85页 |
·吸附去除处理水中SD与SMX实验研究 | 第85-98页 |
·大孔树脂吸附SD与SMX的实验研究 | 第85-92页 |
·活性炭吸附去除处理水中SD与SMX实验研究 | 第92-97页 |
·吸附法去除常规指标效率分析 | 第97-98页 |
·不同污水处理法对比分析 | 第98-99页 |
·SD与SMX在污水处理中去除优化工艺方案推荐 | 第99-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103-106页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创新之处 | 第104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04-105页 |
·研究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