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论文

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章 问题提出:大众休闲方式现状问卷调查第14-28页
 一、问卷设计第14-16页
 二、现状与特征分析第16-24页
  1、享乐性第16-19页
  2、趋同性第19-20页
  3、物化性第20-24页
  4、有追求精神满足趋向第24页
 三、问题归纳第24-28页
  1、休闲方式单一、消极、堕怠第24-25页
  2、止步于快感第25页
  3、非自主选择第25-2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价值、创新第28-48页
 一、文献综述第28-44页
  1、休闲研究第28-33页
  2、休闲方式研究第33-37页
  3、自由时间研究第37-39页
  4、休闲与审美研究第39-44页
 二、研究思路、价值、创新第44-48页
  1、研究框架图第45页
  2、理论和实践价值第45页
  3、创新之处第45-48页
第三章 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界定第48-58页
 一、休闲和休闲方式定义第48-52页
 二、审美定义第52-54页
 三、休闲与审美定义对比第54-56页
 四、休闲方式审美化含义第56-58页
第四章 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特征第58-110页
 一、快感与美感的交融第58-71页
  1、休闲永远追求快乐第58-62页
  2、美感带来精神愉悦第62-68页
  3、要快感更要美感第68-71页
 二、品“性”与品“质”的和谐第71-93页
  1、休闲满足生理原欲第73-76页
  2、休闲需要精神引领第76-85页
  3、赋予休闲文化内涵第85-93页
 三、自由与自我修养的统一第93-110页
  1、从消极自由观看休闲第94-99页
  2、审美的理性与善性第99-103页
  3、自我修养的涵咏第103-110页
第五章 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设计第110-138页
 一、设计目标第111-114页
  1、化单一为丰富第111页
  2、化消极为积极第111-112页
  3、化盲从为自主第112-114页
 二、设计原则第114-122页
  1、愉悦性第115-117页
  2、和谐性第117-119页
  3、流畅性第119-122页
 三、设计的心理依据第122-128页
  1、审美心理情势——休闲审美转化的心理中介第122-125页
  2、审美心理状态——休闲审美转化的心理背景第125-126页
  3、审美心理过程——休闲审美转化的认知系统第126-128页
 四、休闲方式要素的审美设计举隅第128-133页
  1、休闲目标的审美设计第128-129页
  2、休闲内容的审美设计第129-131页
  3、休闲组织形式审美设计第131-133页
 五、设计实例第133-138页
  1、娱乐休闲方式审美化内涵第133-134页
  2、娱乐休闲方式审美化外部操作第134-135页
  3、娱乐休闲方式审美化内部操作第135-138页
第六章 大众休闲方式审美教育第138-154页
 一、美育是休闲教育的必然选择第139-141页
 二、教育内容第141-149页
  1、明确休闲价值第141-144页
  2、培养休闲技能第144-145页
  3、培养兴趣爱好第145-147页
  4、引导人生态度第147-149页
 三、休闲审美教育落实第149-154页
  1、多学科的参与第150页
  2、休闲行业的重组第150-151页
  3、培训专业人员第151-152页
  4、领导有方第152-154页
结语第154-1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6-164页
附录:大众休闲方式调查问卷第164-166页
后记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魏晋山水审美内涵研究
下一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