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理论论文--美学史论文

“游”:魏晋山水审美内涵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22页
 一、研究现状第10-16页
  1. 关于“游”的研究第10-13页
  2. 关于魏晋山水审美的研究第13-14页
  3. 庄子学说及“游”的精神与魏晋山水审美之间的关系研究第14-16页
 二、选题缘由第16-19页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9页
 四、论文写作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9-22页
第一章 “游”的哲学基础第22-32页
 第一节 “道”——游的价值追求第23-25页
 第二节 水、气——“游”的哲学元素第25-32页
第二章 从逍遥游到山水之游——“游”的运行轨迹第32-72页
 第一节 庄子“游”的逻辑第32-43页
  一、以心游物——庄子的心物关系第32-38页
  二、以心游道——庄子的“逍遥”境界第38-41页
  三、庄子之“游”对于山水审美的意义第41-43页
 第二节 清虚之境——阮籍、嵇康之“玄游”第43-50页
  一、道德境界转向诗性境界——阮籍的大人先生之游第43-45页
  二、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嵇康的养生之游第45-49页
  三、寻求现实的超越第49-50页
 第三节 适性而游——郭象之逍遥观第50-57页
  一、由“道”而性——“道”的个体转换第50-53页
  二、从“适性”到自得第53-57页
 第四节 闲游山水——戴逵、陶渊明之游第57-66页
  一、魏晋士人的闲游旨趣第57-64页
  二、陶渊明的闲游实践第64-66页
 第五节 “澄怀味像”—宗炳的卧游第66-72页
  一、“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第66-68页
  二、“道”向山水的转化第68-72页
第三章 “游”与魏晋山水审美心理模式建构第72-100页
 第一节 虚静与澄怀——魏晋山水审美态度的养成第72-80页
  一、心斋、坐忘——庄子的虚静说第72-74页
  二、“澄怀”——山水审美态度的形成第74-80页
 第二节 游目以畅神——魏晋山水审美的时空维度第80-89页
  一、“畅神说”的内涵及理论源头第80-83页
  二、仰观俯察、游目山水——魏晋人的山水时空观第83-89页
 第三节 味象——山水审美中的主客体融合第89-100页
  一、“象”的意义及内涵第89-92页
  二、魏晋山水之象的特质第92-96页
  三、味象可以观道第96-100页
第四章 “外游”——魏晋人的山水游历第100-124页
 第一节 魏晋以前的“外游”第100-104页
  一、帝王巡游第100-102页
  二、平民之游第102-104页
 第二节 情游山水第104-111页
  一、“情”的观念在哲学上树立第105-108页
  二、“啸”傲山水的审美内涵第108-111页
 第三节 魏晋人外游的三种形式第111-124页
  一、园林之游第112-115页
  二、田园之游第115-117页
  三、荒野之游第117-124页
结语第12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与感觉偏向
下一篇:大众休闲方式审美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