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弹性基传感/致动效应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 磁频检测磁场传感技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内容简介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半无限弹性基体上压电传感/致动效应的力/电全耦合分析 | 第18-86页 |
2 压电材料、结构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18-26页 |
2.1 压电学 | 第18-21页 |
2.2 压电陶瓷 | 第21-22页 |
2.3 压电边界条件 | 第22-24页 |
2.4 压电层合结构层间变形传递与应力分析 | 第24-26页 |
3 力-电全耦合单层模型 | 第26-36页 |
3.1 基本方程 | 第26-29页 |
3.2 压电场量的展开 | 第29-31页 |
3.3 基体的力场 | 第31-32页 |
3.4 控制方程 | 第32-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4 强奇异积分-高阶微分控制方程的合成数值解法 | 第36-47页 |
4.1 对合成数值解法思路的思考 | 第36-37页 |
4.2 强奇异积分-高阶微分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7-41页 |
4.3 合成后的方程形式 | 第41页 |
4.4 合成算法的收敛性 | 第41-45页 |
4.5 小结 | 第45-47页 |
5 压电传感/致动器效应的单层模型电场、力场、尺寸效应分析 | 第47-57页 |
5.1 致动器场量分析 | 第47-52页 |
5.2 传感器场量分析 | 第52-55页 |
5.3 小结 | 第55-57页 |
6 压电传感/致动器效应的力-电全耦合多层细分模型 | 第57-71页 |
6.1 引言 | 第57页 |
6.2 基本方程 | 第57-61页 |
6.3 场量的展开 | 第61-64页 |
6.4 基体的力场 | 第64页 |
6.5 控制方程 | 第64-71页 |
7 多层模型收敛性,电场、力场、尺寸效应分析 | 第71-84页 |
7.1 收敛性 | 第71-74页 |
7.2 压电致动器/传感器电场分析 | 第74-81页 |
7.3 致动器层间力场 | 第81页 |
7.4 传感器输出电压 | 第81-83页 |
7.5 小结 | 第83-84页 |
8 第一部分总结 | 第84-86页 |
第二部分 磁频检测磁场传感器研究 | 第86-125页 |
9 磁场传感器发展状况综述 | 第86-93页 |
9.1 引言 | 第86-87页 |
9.2 偏置磁场传感器 | 第87-88页 |
9.3 地球磁场(中磁场)传感器 | 第88-89页 |
9.4 微磁场传感器 | 第89-92页 |
9.5 小结 | 第92-93页 |
10 磁频传感效应 | 第93-101页 |
10.1 原理 | 第93-96页 |
10.2 磁频检测磁场传感器特性实验 | 第96-100页 |
10.3 小结 | 第100-101页 |
11 磁频传感效应用于生物磁场传感的可行性研究 | 第101-123页 |
11.1 生物磁学 | 第101-103页 |
11.2 心脏磁场检测 | 第103-116页 |
11.3 胃部磁场测量 | 第116-121页 |
11.4 小结 | 第121-123页 |
12 第二部分总结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附:1.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2-133页 |
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32-133页 |
附录A压电双材料的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 | 第133-136页 |
附录B变分泛函中的积分 | 第136-138页 |
附录C控制方程中的常系数 | 第138-139页 |
附录D压电多材料的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