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物理光学(波动光学)论文

新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1 引言第12-30页
 1.1 光纤光栅的发展第12-13页
 1.2 光纤光栅的分类第13-17页
  1.2.1 按光纤光栅的周期分类第14页
  1.2.2 按光纤光栅的波导结构分类第14-16页
  1.2.3 按光纤光栅的形成机理分类第16页
  1.2.4 按光纤光栅的材料分类第16-17页
 1.3 光纤光栅的应用第17-20页
  1.3.1 光纤光栅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1.3.2 光纤光栅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第18-20页
 1.4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研究现状第20-27页
  1.4.1 长周期光纤光栅写入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2 长周期光纤光栅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3 长周期光纤光栅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2页
  1.4.4 长周期光纤光栅通信应用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5 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应用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1.4.6 长周期光纤光栅可调谐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27页
 1.5 本课题的工作目的和研究范围第27-30页
2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方法和形成机理第30-53页
 2.1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法第30-36页
  2.1.1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法介绍第30-33页
  2.1.2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法与其它写入法的区别第33-34页
  2.1.3 长周期光纤光栅横截面折射率分布和双折射第34-36页
 2.2 CO_2激光写入法的形成机理第36-43页
  2.2.1 残余应力释放第36-39页
  2.2.2 密度变化第39-40页
  2.2.3 掺杂剂热扩散第40-41页
  2.2.4 熔融变形第41-43页
 2.3 氢载对CO_2激光写入法的影响第43-44页
 2.4 CO_2激光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高温稳定性第44-46页
 2.5 长周期光纤光栅写入法的比较第46-52页
  2.5.1 紫外光写入法第46-48页
  2.5.2 腐蚀刻槽法第48-49页
  2.5.3 离子束入射法第49-50页
  2.5.4 机械微弯变形法第50-51页
  2.5.5 局部加热写入法第51-52页
 2.6 小结第52-53页
3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理论分析第53-77页
 3.1 耦合模理论第53-54页
 3.2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模式耦合第54-57页
 3.3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I第57-63页
  3.3.1 自耦合率和交叉耦合率第57-59页
  3.3.2 谐振波长和带宽第59-61页
  3.3.3 传输谱的模拟计算第61-63页
 3.4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II第63-74页
  3.4.1 纤芯基模和包层模的有效折射率和传输常数第63-66页
  3.4.2 纤芯基模和包层模的模场分布和归一化常量第66-69页
  3.4.3 耦合系数和耦合常数第69-70页
  3.4.4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方程第70-72页
  3.4.5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谐振波长第72-73页
  3.4.6 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的模拟计算第73-74页
 3.5 倾斜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特性第74-76页
 3.6 小结第76-77页
4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及应用第77-93页
 4.1 温度特性的理论分析第77-81页
  4.1.1 谐振波长的温度特性第77-80页
  4.1.2 损耗峰幅值的温度特性第80-81页
 4.2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低温特性实第81-89页
  4.2.1 普通单模光纤中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第82-85页
  4.2.2 掺铒光纤中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第85-87页
  4.2.3 氢载光敏光纤中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特性第87-89页
 4.3 CO_2激光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高温特性第89页
 4.4 谐振波长温度敏感性的克服方法第89-91页
 4.5 温度特性的应用第91-92页
 4.6 小结第92-93页
5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轴向应变特性及应用第93-101页
 5.1 轴向应变特性的理论分析第93-95页
 5.2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轴向应变特性实验第95-97页
 5.3 轴向应变特性的应用第97-100页
  5.3.1 补偿谐振波长的温度敏感性第98-99页
  5.3.2 应变温度同时测量传感器第99-100页
 5.4 小结第100-101页
6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弯曲特性及应用第101-122页
 6.1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弯曲特性实验第101-110页
  6.1.1 弯曲实验装置第101-102页
  6.1.2 弯曲特性的方向相关性实验第102-106页
  6.1.3 弯曲中损耗峰的变化第106-110页
 6.2 弯曲特性的理论分析第110-114页
  6.2.1 谐振波长和损耗峰幅值的变化第110-113页
  6.2.2 弯曲特性的方向相关性分析第113-114页
 6.3 弯曲特性的应用第114-119页
  6.3.1 弯曲不敏感的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第114-115页
  6.3.2 弯曲效应降低温度灵敏度第115页
  6.3.3 能判别弯曲方向的弯曲传感器第115-118页
  6.3.4 可调增益均衡器第118-119页
 6.4 提高长周期光纤光栅弯曲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方法第119-121页
 6.5 小结第121-122页
7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扭曲特性及应用第122-138页
 7.1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扭曲特性实验第122-129页
  7.1.1 纯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扭曲实验第122-127页
  7.1.2 较长光纤被扭曲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扭曲实验第127-128页
  7.1.3 纯光纤扭曲实验第128-129页
 7.2 光纤扭曲特性的分析第129-132页
  7.2.1 偏振模地耦合系数第129-130页
  7.2.2 扭曲光纤中偏振态的演变第130-132页
 7.3 长周期光纤光栅扭曲特性分析第132-134页
  7.3.1 纯长周期光纤光栅扭曲特性分析第132-133页
  7.3.2 较长光纤被扭曲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扭曲特性分析第133-134页
 7.4 扭曲特性的应用第134-137页
  7.4.1 能判别扭曲方向的扭曲传感器第134-136页
  7.4.2 降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偏振相关损耗第136-137页
 7.5 小结第137-138页
8 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横向负载特性及应用第138-157页
 8.1 高频CO_2激光脉冲写入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横向负载实验第138-144页
  8.1.1 横向负载特性实验第139-141页
  8.1.2 横向负载特性的偏振相关性第141-144页
 8.2 光纤横向负载特性分析第144-150页
  8.2.1 横向负载导致的光纤折射率变化第144-147页
  8.2.2 横向负载引起的光纤光学主轴旋转第147-150页
 8.3 长周期光纤光栅横向负载特性分析第150-152页
 8.4 横向负载特性的应用第152-156页
  8.4.1 降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偏振相关性第152-153页
  8.4.2 温度和负载同时测量传感器第153-154页
  8.4.3 可调增益均衡器第154-156页
 8.5 小结第156-157页
9 结论第157-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81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81-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感和致动装置/结构中的多物理量耦合问题
下一篇:磁流变体的力学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