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专利法论文

“专利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概念第16-24页
 第一节 “创造性判断主体”的概念第16-20页
  一、 “创造性判断主体”概念的发展演变第16-19页
   1. 世界范围内“创造性判断主体”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第16-18页
   2. 我国“创造性判断主体”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第18-19页
  二、 “创造性判断主体”的涵义第19-20页
 第二节 “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概念第20-23页
  一、 “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涵义第20-21页
  二、 “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几种主要类型第21-23页
   1. 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能力第21页
   2. 通过有限的常规试验进行尝试、选择和验证的能力第21-22页
   3. 跨领域寻找技术手段的能力第22-23页
 本章启示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实践状况第24-39页
 第一节 我国专利创造性评判中存在的问题第24页
  一、 不同判断主体在创造性尺度的把握上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第24页
  二、 创造性评判易于被滥用,且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制约第24页
  三、 前后审级在创造性尺度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系统差异第24页
 第二节 判断主体能力在我国创造性评判中的运用第24-36页
  一、 组合不同现有技术第25-27页
  二、 改进现有技术第27-33页
  三、 既对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33-36页
 第三节 解读、分析、完善“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意义第36-38页
  一、 有助于提高创造性标准执行一致性第36-37页
  二、 有利于反映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与时俱进的能力水平第37页
  三、 有利于促进不同产业技术领域的协调发展第37-38页
 本章启示第38-39页
第三章 美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与实践第39-45页
 第一节 美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第39-40页
 第二节 美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实际运用第40-43页
  一、 对不同的现有技术进行组合第40-41页
  二、 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41-42页
  三、 既对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42-43页
 本章启示第43-45页
第四章 欧盟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与实践第45-51页
 第一节 欧盟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第45-46页
 第二节 欧盟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实际运用第46-50页
  一、 对不同的现有技术进行组合第46-47页
  二、 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47-48页
  三、 既对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48-50页
 本章启示第50-51页
第五章 日本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与实践第51-55页
 第一节 日本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第51-52页
 第二节 日本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实际应用第52-54页
  一、 对不同的现有技术进行组合第52页
  二、 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52-53页
  三、 既对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53-54页
 本章启示第54-55页
第六章 韩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与实践第55-61页
 第一节 韩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立法第55-56页
 第二节 韩国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实际运用第56-59页
  一、 对不同的现有技术进行组合第56-57页
  二、 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57-58页
  三、 既对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第58-59页
 本章启示第59-61页
第七章 中外“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比较研究第61-73页
 第一节 中外“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比较分析第61-67页
  一、 “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类型第62-64页
  二、 跨领域寻找技术手段的能力第64页
  三、 组合能力的运用第64-65页
  四、 改进能力的运用第65-66页
  五、 组合与改进能力的综合运用第66-67页
 第二节 关于“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几方面建议第67-71页
  一、 针对专利申请人及代理人的建议第67页
   1. 在申请文件撰写中充分记载体现专利创造性的内容第67页
   2. 在答辩审查意见中把握发明点及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定位第67页
  二、 针对立法机关的建议第67-69页
   1. 通过修正“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水平调整创造性标准第67-69页
   2. 通过区分传统和高新技术领域中“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水平来调整不同领域技术的发展第69页
   3. 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发明专利创造性判断主体的相关规定第69页
  三、 针对行政机关的建议第69-70页
   1. 规范专利审查员运用“创造性判断主体”能力的范围和程度第69-70页
   2. 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内部的业务指导与沟通机制建设第70页
   3. 鼓励专利审查员深入了解生产科研实际第70页
  四、 针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建议第70-71页
   1.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审判技巧第71页
   2. 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第71页
   3. 加强与专利审查员的业务交流第71页
 本章启示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拉例外研究
下一篇:翻译权侵权的救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