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模式初探--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导论第7-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7页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8页
 (三) 文献综述第8-11页
  1. 与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第8-9页
  2.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研究第9-10页
  3.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评析第10-11页
 (四) 研究视角第11-13页
  1. 路径依赖理论视角第11-12页
  2. 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第12页
  3. 优势视角第12-13页
 (五) 研究的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3页
  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3页
  3. 本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3-14页
二、重庆市黔江区扶贫开发状况的历史回顾第14-19页
 (一)国内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几个阶段第14页
  1.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的间接运行阶段第14页
  2. 较大规模项目扶贫开发推动地区扶贫阶段第14页
  3. 重点扶贫攻坚阶段第14页
  4. 特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阶段第14页
 (二) 黔江区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状况回顾第14-16页
  1. 黔江区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第14-15页
  2. 黔江区过去几年扶贫开发的整体情况第15-16页
 (三)黔汀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而临的困境第16-19页
  1. “输血式”扶贫严重削弱“造血”功能第16-17页
  2. 本地人才队伍的匮乏第17-18页
  3. 黔江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第18-19页
三、社会工作介入黔汀区农村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9-23页
 (一) 社会工作介入黔江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必要性第19-21页
  1. 黔江区贫困的恶性循环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第19-20页
  2.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滞后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空间第20页
  3. 黔江区社会服务发展不足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契机第20-21页
 (二)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可行性第21-23页
  1. 社会工作介入黔江区农村扶贫开发的专业优势第21-22页
  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可操作性第22-23页
四、社会工作介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建构第23-35页
 (一) 服务主体的建构第23-28页
  1. 开发利用好农村社会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源第23-25页
  2. 加强与高校及志愿资源的互动第25-27页
  3. 加大民政及扶贫部门对社会工作的主导力度第27-28页
 (二) 资金投入体系构建第28-30页
  1. 加大政府在购买方而的资金投入第28-29页
  2. 发挥社会企工业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帮扶作用第29页
  3.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帮扶体系第29-30页
 (三) 介入方法体系构建第30-33页
  1. 个案管理——微观层面的心理调适第30-31页
  2. 小组工作——中观层面的能力建设第31-32页
  3. 社区发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宏观介入第32-33页
 (四)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效果评估的初探第33-35页
  1. 评估的意义第33页
  2. 评估主体的构建第33页
  3. 评估的实施第33-35页
五、结论与展望第35-36页
注释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CLC-B/C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生存受益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