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芦笋简介 | 第9-12页 |
·芦笋的起源 | 第9页 |
·我国芦笋的栽培和贸易情况 | 第9-10页 |
·芦笋的营养成分及药用功能 | 第10-12页 |
·诱导倍性的几种常见药剂 | 第12-13页 |
·秋水仙素 | 第12页 |
·氟乐灵 | 第12-13页 |
·安磺灵 | 第13页 |
·倍性鉴定的方法 | 第13-15页 |
·形态学鉴定法 | 第13页 |
·细胞学鉴定法 | 第13-14页 |
·染色体计数法 | 第14页 |
·流式细胞仪分析法 | 第14页 |
·分子水平的鉴定 | 第14-15页 |
·四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芦笋四倍体诱导及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本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芦笋四倍体的诱导技术体系的研究 | 第17-2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种子的催芽 | 第17页 |
·浸泡露白种子法 | 第17页 |
·滴苗法 | 第17-18页 |
·流式细胞仪鉴定 | 第18页 |
·茎尖细胞染色体计数 | 第18-19页 |
·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19页 |
·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抗逆性的比较 | 第19-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浸种方法对四倍体诱导结果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滴苗时间对四倍体诱导结果的影响 | 第22-24页 |
·流式细胞仪间接鉴定 | 第24-26页 |
·茎尖染色体计数直接鉴定 | 第26-27页 |
·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27-28页 |
·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抗逆性的比较 | 第28-29页 |
3 四倍体芦笋快繁体系的研究 | 第29-40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9页 |
·不定芽出芽的诱导 | 第29-30页 |
·芦笋生根培养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诱导愈伤的培养基筛选 | 第30-32页 |
·诱导不定芽出芽的培养基筛选 | 第32-35页 |
·诱导再生根的培养基筛选 | 第35-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芦笋四倍体的诱导技术的研究 | 第40-41页 |
·四倍体芦笋快繁体系的研究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6 本实验研究的后续工作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