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单胞菌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点突变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ADI的背景 | 第12-14页 |
·气单胞菌属简介 | 第14-15页 |
·不同来源的ADI概述 | 第15-16页 |
·ADI的用途 | 第16-18页 |
·酶法生产L-瓜氨酸 | 第16-17页 |
·生产抗癌药物 | 第17页 |
·具有预防龋齿的功能 | 第17-18页 |
·国内外对ADI的研究概述 | 第18-22页 |
·ADI的克隆与表达研究总结 | 第18-19页 |
·ADI专利的概况 | 第19-20页 |
·支原体ADI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乳球菌ADI的研究概况 | 第21页 |
·ADI的突变研究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2-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50页 |
·材料 | 第24-2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4页 |
·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溶液 | 第26-29页 |
·方法 | 第29-50页 |
·ADI产生菌的筛选 | 第29-31页 |
·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arc的获得方法 | 第31-38页 |
·ADI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38-41页 |
·ADI的酶学性质 | 第41-43页 |
·ADI粗酶转化率的测定 | 第43-44页 |
·定点突变 | 第44-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68页 |
·平板初筛 | 第50页 |
·离心管发酵复筛 | 第50-5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1页 |
·菌株16S rRNA序列鉴定 | 第51-52页 |
·ADI序列分析 | 第52-53页 |
·PCR扩增精氨酸脱亚胺酶基因arc | 第53页 |
·pGEX-6P-arc质粒的构建 | 第53-54页 |
·重组质粒PCR检测 | 第54-55页 |
·pGEX-6P-arc基因的表达与纯化 | 第55页 |
·ADI的结构模拟 | 第55-56页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56页 |
·ADI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56-59页 |
·L-瓜氨酸的标准曲线 | 第56-57页 |
·ADI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 第57-58页 |
·ADI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 | 第58-59页 |
·ADI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9页 |
·ADI粗酶转化率的测定 | 第59页 |
·定点突变 | 第59-68页 |
·ADI突变基因克隆 | 第59-61页 |
·突变体与野生型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61-62页 |
·精氨酸脱亚胺酶突变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 第62页 |
·突变蛋白最适温度研究 | 第62-63页 |
·突变蛋白最适pH研究 | 第63-64页 |
·突变蛋白热稳定性研究 | 第64-65页 |
·突变蛋白pH稳定性 | 第65-66页 |
·突变蛋白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66-67页 |
·野生型与突变体的酶动力学参数比较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8页 |
·ADI来源 | 第68页 |
·ADI的酶学性质 | 第68-69页 |
·ADI的定点突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