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古菌概况 | 第13-15页 |
·硫化叶菌 | 第15-16页 |
·嗜热古菌的质粒和病毒 | 第16-17页 |
·古菌的病毒防疫机制 | 第17-22页 |
·硫化叶菌遗传标记 | 第22页 |
·pRN2质粒的功能分析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49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4-25页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5-27页 |
·主要仪器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7-30页 |
·主要化学药品 | 第27-28页 |
·主要化学试剂配方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质粒的制备 | 第30-31页 |
·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31页 |
·载体构建 | 第31-34页 |
·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1-32页 |
·pGEF载体构建 | 第32-33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并涂布X-gal平板 | 第33页 |
·转化子的质粒快检 | 第33-34页 |
·pRN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衍生质粒稳定性测定 | 第34页 |
·Sulfolobus受体菌的获得与转化 | 第34-36页 |
·受体菌的获得 | 第34-35页 |
·硫化叶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Stedman et al.,2003) | 第35页 |
·Sulfolobus电转化 | 第35-36页 |
·转化操作步骤 | 第35-36页 |
·质粒转化效率计算(Hanahan et al.,1991) | 第36页 |
·RACE和PCR验证 | 第36-40页 |
·RepA、orf89、copG、orf94正向转录和orf89反向转录本的5'-RACE | 第39-40页 |
·RepA、copG、orf94正向转录和orf89反向转录本的3'-RACE | 第40页 |
·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Orf89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EMSA实验 | 第41-45页 |
·Orf89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1-42页 |
·EMSA实验 | 第42-45页 |
·突变质粒pHES、pBST、pHEB的构建及其稳定性 | 第45-47页 |
·pRN1与pRN2质粒稳定性:CRISPR相互作用 | 第47-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72页 |
·pRN2质粒最小复制单位的确定 | 第49-53页 |
·重组质粒pGEF及pREF22的制备 | 第49-51页 |
·缺失突变质粒的构建和转化结果 | 第51-53页 |
·pZC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pZC1的转录分析 | 第54-60页 |
·总RNA的制备 | 第54-55页 |
·RepA、orf89、copG、ort94正向转录和orf89反向转录本的5'-RACE | 第55-56页 |
·RepA、copG、orf94正向转录和orf89反向转录本的3'-RACE | 第56-58页 |
·转录mRNA的界定 | 第58-60页 |
·orf89的序列调控与基因的功能 | 第60-64页 |
·orf89的大肠杆菌表达 | 第61-63页 |
·EMSA | 第63-64页 |
·重组突变质粒的稳定性和拷贝数 | 第64-70页 |
·orf89突变质粒的构建 | 第65页 |
·质粒稳定性与拷贝数 | 第65-70页 |
·pRN1与pRN2质粒稳定性:CRISPR相互作用 | 第70-72页 |
·pRN1和pRN2的保守序列 | 第70页 |
·突变质粒的转化结果 | 第70-72页 |
4 讨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