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多网并发传输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6页 |
| 缩略词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1页 |
| §1.2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 第21-27页 |
| ·异构网络融合方式分类 | 第21-25页 |
| ·异构网络融合技术 | 第25-27页 |
| §1.3 异构多网络并发传输技术 | 第27-32页 |
| ·多网络并发传输的背景及概念 | 第27-28页 |
| ·多网并传的网络结构研究 | 第28-29页 |
| ·多网并传的分流策略研究 | 第29-32页 |
| §1.4 并发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 第32-33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异构网络并发传输时延界分析及分流策略研究 | 第36-62页 |
| §2.1 并发传输网络构架 | 第36-38页 |
| §2.2 并发传输理论时延界分析 | 第38-39页 |
| §2.3 不同分流策略及其性能分析 | 第39-47页 |
| ·按比例分流策略 | 第39-40页 |
| ·按网络状态分流策略 | 第40-45页 |
| ·统一队列管理分流策略 | 第45-47页 |
| §2.4 性能仿真 | 第47-54页 |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 ·单MUE场景的性能仿真 | 第48-53页 |
| ·多用户场景的性能仿真 | 第53-54页 |
| §2.5 并发传输实验平台 | 第54-59页 |
| ·并发传输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54-56页 |
| ·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 §2.6 本章结语 | 第59-62页 |
| 第三章 绿色异构网络中并发传输技术研究 | 第62-92页 |
| §3.1 引言 | 第62-65页 |
| ·建设绿色网络的紧迫性 | 第62-63页 |
| ·绿色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63-65页 |
| §3.2 系统模型 | 第65-66页 |
| §3.3 多网并传节能的理论基础 | 第66-69页 |
| ·能效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 第66-67页 |
| ·并传节能策略的基本思想 | 第67页 |
| ·异构网络并发传输能效模型 | 第67-69页 |
| §3.4 下行传输中网络侧节能研究 | 第69-77页 |
| ·下行传输问题建模 | 第69-70页 |
| ·下行最大能效并传问题分析 | 第70-73页 |
| ·下行最大能效并传策略 | 第73页 |
| ·性能验证 | 第73-77页 |
| §3.5 上行传输中MUE节能研究 | 第77-91页 |
| ·上行传输问题分析 | 第77页 |
| ·网络排序定理修正 | 第77-80页 |
| ·门限值修正 | 第80-81页 |
| ·低静态功率时的上行最大能效并发传输策略 | 第81-82页 |
| ·高静态功率时的上行最大能效并发传输问题 | 第82-84页 |
| ·一般上行传输场景的最大能效并发传输策略 | 第84-85页 |
| ·性能验证 | 第85-91页 |
| §3.6 本章结语 | 第91-92页 |
| 第四章 异构网络中干扰转移策略研究 | 第92-108页 |
| §4.1 异构蜂窝网络 | 第92-95页 |
| §4.2 研究场景 | 第95-97页 |
| §4.3 干扰转移策略研究 | 第97-102页 |
| ·干扰差指数 | 第97-98页 |
| ·干扰转移问题建模 | 第98-99页 |
| ·问题求解 | 第99-101页 |
| ·干扰转移策略 | 第101-102页 |
| §4.4 性能验证 | 第102-107页 |
| §4.5 本章结语 | 第107-108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8-112页 |
| §5.1 全文内容总结 | 第108-109页 |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09-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