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意义 | 第10-12页 |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创新点与特色 | 第17-18页 |
2 社会记忆概述 | 第18-26页 |
·社会记忆的涵义 | 第18-19页 |
·社会记忆特征 | 第19-20页 |
·大众性 | 第19页 |
·选择性 | 第19-20页 |
·延续性 | 第20页 |
·被触发性 | 第20页 |
·社会记忆的建构 | 第20-26页 |
·社会记忆的建构过程 | 第20-22页 |
·社会记忆的构建途径 | 第22-26页 |
3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 第26-31页 |
·档案的记忆属性日益凸显 | 第26页 |
·影响档案记忆属性的社会因素 | 第26-27页 |
·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记忆属性的影响 | 第26页 |
·权力因素对档案记忆属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社会情境对档案记忆属性的影响 | 第27页 |
·档案与社会记忆其他承载形态和建构媒介的比较 | 第27-29页 |
·档案记录的连续、多样性 | 第28页 |
·档案记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理解性 | 第28-29页 |
·档案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 | 第29页 |
·档案对重构社会记忆的功能分析 | 第29-31页 |
·档案是构建社会记忆的载体 | 第29-30页 |
·档案有助于社会记忆积累传承 | 第30页 |
·档案有助于社会记忆控制 | 第30-31页 |
4 构建社会记忆的途径 | 第31-35页 |
·档案资源选择与建构相统一的社会记忆建构过程 | 第31页 |
·存储性的档案资源选择与建构 | 第31-32页 |
·提取性的档案资源选择与建构 | 第32-35页 |
5 “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构想 | 第35-46页 |
·社会记忆视角下“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 第35-37页 |
·“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的价值 | 第37-39页 |
·文化价值 | 第37页 |
·传播效能 | 第37-38页 |
·拓展空间 | 第38-39页 |
·对发展档案事业的价值 | 第39页 |
·“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1页 |
·技术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丰富的档案资源 | 第40页 |
·借鉴成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经验 | 第40-41页 |
·国外相关案例的启示 | 第41页 |
·构建“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的路径 | 第41-43页 |
·构建原则 | 第41-42页 |
·资源架构 | 第42-43页 |
·构建“大别山记忆”数字资源库应注意的问题 | 第43-46页 |
·建立健全数据库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 第43-44页 |
·做好建库前人员培训工作 | 第44页 |
·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 第44-45页 |
·推动数据库产品商品化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