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原因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3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他者的潮州琵琶研究 | 第14-17页 |
一、潮州琵琶的历史及人物相关文献 | 第14页 |
二、潮州琵琶总体特征的相关文献 | 第14-15页 |
(一)乐器的形制、音律特征 | 第14-15页 |
(二)乐器的演奏特征 | 第15页 |
三、乐谱收集整理 | 第15-17页 |
第四节 考察概况——笔者的潮州琵琶调查 | 第17-19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一、实地考察法 | 第19-20页 |
(一)“融入性”的参与观察法 | 第20页 |
(二)个别访谈法 | 第20页 |
二、比较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音乐民族志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何为潮州琵琶?——潮州琵琶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 第22-3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页 |
第一节 潮州琵琶的形制特征 | 第22-25页 |
一、传统潮州琵琶的形制特征 | 第22-23页 |
二、现代潮州琵琶的形制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潮州琵琶的音律使用 | 第25-27页 |
一、传统潮州琵琶的音律使用 | 第25页 |
二、现代潮州琵琶的音律使用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潮州琵琶的演奏特征 | 第27-38页 |
一、潮州琵琶的技法 | 第27-31页 |
(一)传统潮州琵琶的技法特点 | 第27-30页 |
(二)现代潮州琵琶的技法特点 | 第30页 |
(三)学院演奏者对潮州琵琶的技法运用 | 第30-31页 |
二、潮州琵琶演绎弦诗的技能 | 第31-38页 |
(一)潮州琵琶的基本谱演绎 | 第31-32页 |
(二)潮州琵琶的韵味处理 | 第32-33页 |
(三)潮州琵琶的催奏法则 | 第33-35页 |
(四)潮州琵琶的合乐互动 | 第35-38页 |
本章结语 何为潮州琵琶? | 第38-39页 |
一、传统与现代 | 第38页 |
二、学院与民间 | 第38页 |
三、结论 | 第38-39页 |
第二章 谁的潮州琵琶?——潮州琵琶演奏者的角色辨识 | 第39-6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9页 |
第一节 作为局内人的潮州琵琶演奏者 | 第39-52页 |
一、局内人中的核心成员——潮州琵琶名家 | 第39-49页 |
(一)苏文贤 | 第40-42页 |
(二)赵来洲 | 第42-46页 |
(三)苏妙筝 | 第46-49页 |
二、局内人中的普通演奏者 | 第49-52页 |
(一)陈钦松 | 第49-50页 |
(二)许炎龙 | 第50-51页 |
(三)黄冠英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作为局外人的潮州琵琶演奏者 | 第52-60页 |
一、音乐专业院校的交流学习者 | 第52-56页 |
(一)琵琶大师——刘德海 | 第53-55页 |
(二)中国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的学生 | 第55-56页 |
二、民间的外来学习者 | 第56-60页 |
(一)苏妙筝的两个湖南学生 | 第56-57页 |
(二)研究者本人 | 第57-60页 |
本章结语 谁的潮州琵琶? | 第60-61页 |
一、局内人与局内人 | 第60页 |
二、局内人与局外人 | 第60页 |
三、结论 | 第60-61页 |
第三章 为何需要潮州琵琶?——潮州琵琶演奏行为的文化意义 | 第61-9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1页 |
第一节 潮州琵琶演奏行为之韵味处理的文化意义 | 第61-68页 |
一、韵味处理与方言文化 | 第61-65页 |
(一)从读到唱 | 第62-63页 |
(二)从唱到奏 | 第63-65页 |
二、韵味处理与精细文化 | 第65-68页 |
(一)轻六调体音阶中 la、mi 的韵味处理 | 第65-66页 |
(二)轻三重六调体音阶中 la、fa 的韵味处理 | 第66-67页 |
(三)重六调体音阶中 si、fa 的韵味处理 | 第67页 |
(四)活五调体音阶中 si、fa、re 的韵味处理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潮州琵琶演奏行为之“活”的文化意义 | 第68-93页 |
一、“活”在民俗活动中的演绎 | 第69-74页 |
(一)潮州琵琶在民俗活动中的参与过程 | 第69-71页 |
(二)潮州琵琶在民俗活动中的演奏情况 | 第71-74页 |
二、“活”在合乐活动中的演绎 | 第74-93页 |
(一)潮州琵琶在合乐活动中的参与过程 | 第74-75页 |
(二)潮州琵琶在合乐活动中的演奏情况 | 第75-93页 |
本章结语 为何需要潮州琵琶? | 第93-94页 |
结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附录一 陈天国、苏妙筝访谈录(一) ——口述苏文贤音乐生活经历 | 第99-103页 |
附录二 陈天国、苏妙筝访谈录(二) ——口述苏妙筝音乐生活经历 | 第103-105页 |
附录三 陈天国、苏妙筝访谈录(三) ——口述陈天国音乐生活经历 | 第105-108页 |
附录四 陈天国、苏妙筝访谈录(四) ——补充问题 | 第108-111页 |
附录五 赵来洲访谈录 | 第111-117页 |
附录六 《琵琶教材》赵来洲先生编订 ——由赵来洲先生赠予笔者 | 第117-161页 |
附录七《寒鸦戏水》赵来洲先生一次演奏谱 ——由赵来洲先生赠予笔者 | 第161-165页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目录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