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成员间知识集成的耦合机制研究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0页
1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1-12页
   ·主要创新点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1页
   ·校企合作创新研究评述第13-15页
     ·校企合作创新的模式选择第13页
     ·校企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第13页
     ·校企合作创新的动力模型第13-14页
     ·理论研究评述第14-15页
   ·创新网络研究评述第15-17页
     ·创新网络的内涵第15页
     ·创新网络的结构第15-16页
     ·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第16页
     ·创新网络的功能第16-17页
     ·创新网络的模式与创新绩效第17页
     ·理论研究评述第17页
   ·知识集成研究评述第17-21页
     ·知识集成的概念第17-18页
     ·知识集成的模式第18-20页
     ·知识集成与创新第20页
     ·知识集成能力评价第20-21页
     ·理论研究评述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页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1-26页
   ·概念界定第21-24页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第21-22页
     ·知识与知识特征第22-24页
     ·耦合的内涵第24页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知识集成的耦合第24页
   ·理论基础第24-26页
     ·开放式创新理论第24-25页
     ·协同创新理论第25-26页
4 耦合模式分析第26-36页
   ·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分析第26-28页
     ·美国第26页
     ·日本第26-27页
     ·英国第27页
     ·中国第27-28页
     ·小结第28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技术因素分析第29页
     ·管理因素分析第29页
   ·耦合模式设计第29-36页
     ·SECI 模式第29-31页
     ·IIE 模式第31-32页
     ·过程模式第32-36页
5 耦合机制设计第36-53页
   ·技术支撑第37-39页
     ·校企共建知识库第37页
     ·知识挖掘工具第37-38页
     ·知识融合工具第38页
     ·数据处理工具第38页
     ·知识扩散工具第38-39页
   ·信任机制第39-43页
     ·原因剖析第39-40页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信任机制形成动因分析第40-42页
     ·信任机制的建立第42-43页
   ·学习机制第43-45页
     ·组织学习的障碍第43-44页
     ·基于网络生命周期的组织学习分析第44-45页
     ·学习机制的建立第45页
   ·激励机制第45-48页
     ·合作团队内部激励机制第46-47页
     ·政府激励机制第47页
     ·金融机构激励机制第47页
     ·中介机构激励机制第47-48页
   ·利益分配机制第48-51页
     ·原因剖析第48页
     ·模型构建第48-50页
     ·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的建立第50-51页
   ·知识产权归属第51-53页
     ·原因剖析第51-52页
     ·新成果的产权归属协调机制第52页
     ·创新主体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产权归属协调机制第52-53页
6 实证研究第53-70页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53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3-54页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54-62页
     ·技术支撑量表检验第55-56页
     ·信任机制量表检验第56-57页
     ·学习机制量表检验第57-58页
     ·激励机制量表检验第58-59页
     ·利益分配量表检验第59-60页
     ·知识产权量表检验第60-61页
     ·知识集成绩效量表检验第61-62页
   ·路径分析第62-68页
     ·变量间的积差相关第62页
     ·复回归模型的建立第62-68页
   ·分析和讨论第68-70页
     ·直接效果值分析第68页
     ·间接效果值与总效果值分析第68-7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研究结论第70-71页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ABSTRACT第77-79页
附录 1 调查问卷第79-85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
下一篇:农业院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