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文词汇研究
| 凡例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錄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一、何为“曆文” | 第12-16页 |
| 二、曆文词彙研究的现状 | 第16-19页 |
| 三、曆文词彙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敦煌曆文词彙的特点及构成 | 第23-33页 |
| 第一节 敦煌曆文词彙的特点 | 第23-29页 |
| 一、口语词 | 第23-24页 |
| 二、名物词 | 第24-29页 |
| 第二节 敦煌曆文词彙的构成 | 第29-33页 |
| 一、继承前代而来的舊词舊义 | 第29-30页 |
| 二、曆文中出现的新词新义 | 第30页 |
| 三、语言接鐲产生的外来词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敦煌曆文新词新义研究 | 第33-58页 |
| 第一节 新词的判定标准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敦煌曆文新词新义例举 | 第35-58页 |
| 第四章 敦煌曆文疑难语词考释 | 第58-118页 |
| 一、前人已释词语辨正 | 第58-75页 |
| (一) 由於没有正确辨认字形而误录、误释 | 第58-61页 |
| 辔头 | 第58-59页 |
| 金水 | 第59页 |
| 鐴离 | 第59-60页 |
| 瓨 | 第60页 |
| 幙 | 第60-61页 |
| (二) “方言求义法”使用不当而致误 | 第61-63页 |
| 牙盤子 | 第61-62页 |
| 价 | 第62-63页 |
| (三) 昧於通假而致误 | 第63-65页 |
| 擎子 | 第64-65页 |
| (四) “巽语求义法”使用不当而致误 | 第65-68页 |
| 鍖鐘 | 第65-66页 |
| 朝霞锦 | 第66-68页 |
| (五) 忽视上下文特定语境而致误 | 第68-70页 |
| 手巾 | 第68-69页 |
| 墓头 | 第69页 |
| 额子 | 第69-70页 |
| (六) 对相关名物不熟悉而致释义不确、不备 | 第70-75页 |
| 笔簟 | 第70-71页 |
| 綖衣 | 第71页 |
| 色物 | 第71-72页 |
| 蜀柱子 | 第72-73页 |
| 磑老捣木 | 第73-74页 |
| 羅输/羅输子 | 第74页 |
| 赤钱子 | 第74-75页 |
| 二、前人未释词语考释 | 第75-118页 |
| 牙枹锑刀 | 第76-78页 |
| 弱鐵 | 第78-79页 |
| 薄 | 第79页 |
| 锵 | 第79-80页 |
| 栖木 | 第80页 |
| 祖勃 | 第80-81页 |
| 遊隊 | 第81-83页 |
| 譚葉 | 第83-84页 |
| 座蔥 | 第84-85页 |
| 紫草 | 第85页 |
| 镫皮 | 第85-87页 |
| 鑺 | 第87-89页 |
| 牛膠 | 第89页 |
| 圌 | 第89-90页 |
| 鋘 | 第90页 |
| 手衣 | 第90-91页 |
| 药食 | 第91-92页 |
| 覆 | 第92-93页 |
| 气 | 第93页 |
| 顿 | 第93-94页 |
| 读 | 第94页 |
| (?) | 第94-95页 |
| 寄上 | 第95-96页 |
| 鞔 | 第96页 |
| 庆阳 | 第96-97页 |
| 听徒 | 第97-98页 |
| 脱(?) | 第98页 |
| 奕 | 第98-99页 |
| 藁 | 第99-100页 |
| 告 | 第100页 |
| 除 | 第100-101页 |
| 光 | 第101-103页 |
| 断 | 第103-104页 |
| 僧席 | 第104-105页 |
| 蕰 | 第105-106页 |
| 钉 | 第106-107页 |
| 违漏 | 第107-108页 |
| 了头 | 第108-109页 |
| 奄世 | 第109-110页 |
| 阚 | 第110页 |
| 循 | 第110页 |
| 草(?)子 | 第110-111页 |
| 经 | 第111-112页 |
| 淨草 | 第112页 |
| 洗麻 | 第112-113页 |
| 捉生人 | 第113-114页 |
| 浰酒 | 第114页 |
| 通文字 | 第114-115页 |
| 括地 | 第115-116页 |
| 壤送 | 第116-11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8-121页 |
| 附录:敦煌曆文总目 | 第121-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53页 |
| 致谢 | 第153-154页 |
| 个人简歷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