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第二章 高速公路的路面管理系统框架 | 第11-33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网级路面管理系统与项目及路面管理系统 | 第11-13页 |
| ·GIS与路面管理系统的结合 | 第13-17页 |
| ·GIS的基本理论 | 第13页 |
| ·GIS系统的组成 | 第13-15页 |
| ·将路面管理系统组建于GIS平台的优势 | 第15页 |
| ·GIS在路面管理系统中能实现的具体功能 | 第15-17页 |
| ·我国的沥青路面管理系统框架 | 第17-18页 |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面管理系统所需数据采集方法 | 第18-31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基本状况数据的采集 | 第19-20页 |
| ·交通数据采集 | 第20-23页 |
| ·路况数据的采集 | 第23-27页 |
| ·抗滑数据的采集 | 第27-31页 |
| ·我国沥青路面管理系统框架费用与效益分析 | 第31-32页 |
| ·费用 | 第31页 |
| ·效益 | 第31页 |
| ·经济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沥青路面病害 | 第33-36页 |
| ·沥青路面开裂 | 第33-34页 |
| ·沥青路面变形及损坏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沥青路面性能评价 | 第36-52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安全性能 | 第36-37页 |
| ·车辙、裂缝等破损的评价 | 第37-39页 |
| ·车辙评价 | 第37-38页 |
| ·裂缝评价 | 第38-39页 |
| ·行车舒适、质量等的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 ·我国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模型 | 第40-50页 |
| ·行驶质量指数RQI | 第41-42页 |
| ·抗滑性能指数SRI | 第42-43页 |
| ·路面状况指数PCI | 第43-47页 |
|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 第47页 |
| ·路面养护质量指数PQI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预防性养护 | 第52-61页 |
| ·建立模型 | 第52-54页 |
| ·经验模型 | 第52-53页 |
| ·力学—经验模型 | 第53页 |
| ·概率预测模型 | 第53-54页 |
| ·养护决策 | 第54-60页 |
| ·决策水平Ⅰ | 第54-56页 |
| ·决策水平Ⅱ | 第56-57页 |
| ·决策水平Ⅲ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构建预防性路面养护管理系统 | 第61-64页 |
| ·系统构成元素 | 第61-62页 |
| ·系统实现平台 | 第62-63页 |
| ·系统体系及网络结构 | 第62-63页 |
| ·数据库服务器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7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4-68页 |
| ·前景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工作及发表著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