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 本论题立论依据和意义第10-12页
  (一) 立论依据第10-11页
  (二)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的研究第12-16页
  (一) 我国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研究第12-14页
  (二) 国外关于大学生人生观的研究第14-16页
 三、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第16页
  (二) 系统科学的方法第16页
  (三) 具体科学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阐释第18-26页
 一、 基本概念第18-22页
  (一) 养成教育第18页
  (二) 人生第18-19页
  (三) 人生观第19-20页
  (四) 人生与人生观的关系第20-21页
  (五) 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的关系第21-22页
 二、 科学人生观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研究人生观的起点第22-23页
  (二) 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是人生观形成的现实基础第23-24页
  (三)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主义人生观的本质特征第24-26页
第二章 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6-42页
 一、 大学生人生观现状概述第26-28页
  (一) 大学生的人生信仰方面第26页
  (二) 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方面第26-27页
  (三)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方面第27页
  (四) 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方面第27页
  (五) 大学生的人生责任方面第27-28页
  (六) 大学生的人生幸福方面第28页
 二、 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第28-36页
  (一) 人生信仰缺失第29-30页
  (二) 人生目的迷惘第30-31页
  (三) 人生价值扭曲第31-32页
  (四) 人生态度消极第32-33页
  (五) 人生责任淡薄第33-35页
  (六) 人生幸福偏颇第35-36页
 三、 大学生人生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6-42页
  (一) 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第36页
  (二) 家庭与家长因素的影响第36-38页
  (三) 学习、就业和生活压力的影响第38-39页
  (四) 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第39-42页
第三章 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的实施第42-56页
 一、 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2-47页
  (一) 人生信仰养成第42-43页
  (二) 人生目的养成第43页
  (三) 人生价值养成第43-44页
  (四) 人生态度养成第44-45页
  (五) 人生责任养成第45-46页
  (六) 人生幸福养成第46-47页
 二、 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第47-50页
  (一) 以学生为本原则第47-48页
  (二) 价值主导原则第48页
  (三) 求真务实原则第48-49页
  (四)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原则第49页
  (五) 民主原则第49-50页
 三、 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第50-56页
  (一) 用科学理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50-51页
  (二) 用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人生观第51-52页
  (三) 用教师的楷模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第52-54页
  (四) 用高尚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第54-56页
结语:给大学生一个精神支点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