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鸟毛立女屏风》与中日美术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7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7-30页
第二章 关于“中日屏风的古代遗存”第30-48页
 第一节 形制的变迁第30-32页
 第二节 关于唐朝时期“屏风”的使用状况第32-33页
 第三节 日本的同期遗存第33-40页
 第四节 对《鸟毛立女屏风》作者与制作年代的推测第40-48页
第三章 程式中的内容——题材流变第48-68页
 第一节 “树下美人”的缘起第48-64页
 第二节 中国“树下美人”的生成第64-68页
第四章 程式中的形式——“树下美人”的图像流变第68-114页
 第一节 关于“树”第68-88页
 第二节 关于“画中人物”第88-111页
 第三节 “魅惑”对于日本的意义第111-114页
第五章 程式的顺序——《鸟毛立女屏风》的制作第114-141页
 第一节 基底的问题第114-118页
 第二节 对“贴羽痕迹”的质疑第118-141页
第六章 《鸟毛立女屏风》的技艺属性第141-152页
 第一节 对《鸟毛立女屏风》“工艺性”的再认识第141-146页
 第二节 “半工艺”的遣词第146-148页
 第三节 “绘画”与“工艺”的“组合体”第148-152页
第七章 动机、天机与生机第152-168页
 第一节 羽毛贴敷的动机第152-158页
 第二节 源于“书画同源”的“天机”第158-162页
 第三节 对于鸟毛贴成后屏风绘画意味的设想——生机第162-168页
结论第168-170页
附录第170-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9页
图表出处第189-203页
作者主要学术活动及研究成果第203-204页
谢辞第204-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敞开之地的召集--塞尚《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形式结构的生成
下一篇:“凹凸造型体系”初探--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凹凸法为中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