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1. 导论 | 第17-3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国外农村金融供求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国内村镇银行研究综述 | 第25-29页 |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第32-35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32-33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33-35页 |
2. 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35-51页 |
·概念界定 | 第35-41页 |
·村镇银行的界定和基本特征 | 第35-37页 |
·机制的涵义 | 第37-38页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38-41页 |
·基本理论 | 第41-51页 |
·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41-45页 |
·金融系统功能观 | 第45-46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46-47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与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47-48页 |
·公司股权结构理论 | 第48-51页 |
3. 国外小额信贷模式经验考察与借鉴 | 第51-68页 |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 第51-54页 |
·基本情况 | 第51-52页 |
·运作机制 | 第52-54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 | 第54-57页 |
·BRI模式成功运作的经济社会环境 | 第54-56页 |
·BRI小额信贷模式成功的运作机制 | 第56-57页 |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 第57-60页 |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第58-59页 |
·灵活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充满生命力的保障 | 第59-60页 |
·国外小额信贷模式对中国村镇银行的启示 | 第60-62页 |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60页 |
·利用地缘、人缘优势避免信息不对称 | 第60-61页 |
·开发适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存贷款产品 | 第61页 |
·建立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小额信贷流程和管理办法 | 第61-62页 |
·对我国村镇银行性质和经营目标的再认识 | 第62-68页 |
·对我国村镇银行性质的再认识 | 第62-64页 |
·对中国村镇银行经营目标的再认识 | 第64-68页 |
4. 村镇银行面临的制度环境: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 第68-76页 |
·中国农村金融的性质 | 第68-70页 |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变 | 第70-76页 |
·第一轮改革:建立起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 | 第70-71页 |
·第二轮改革:试图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71-73页 |
·第三轮改革:下放农村信用社 | 第73-74页 |
·农村金融改革刚刚破题 | 第74-76页 |
5.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框架和问题诠释 | 第76-102页 |
·村镇银行制度绩效评价 | 第76-84页 |
·制度绩效与绩效评价 | 第76页 |
·建立村镇银行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76-77页 |
·村镇银行信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7-79页 |
·村镇银行制度绩效多级评价模型 | 第79-80页 |
·村镇银行制度绩效评价个案实证分析 | 第80-84页 |
·村镇银行经营机制缺乏适应性 | 第84-86页 |
·服务功能缺失 | 第84-85页 |
·产品种类单一与结构失衡 | 第85-86页 |
·村镇银行保障机制缺乏完备性 | 第86-95页 |
·配套政策缺失 | 第86-88页 |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内外部制度制约 | 第88-91页 |
·行政干预增加了信贷风险 | 第91-92页 |
·利率管制影响可持续发展 | 第92-93页 |
·金融监管不到位 | 第93-94页 |
·农业保险等中介组织制度建设缺位 | 第94-95页 |
·村镇银行的制度缺乏效率性 | 第95-102页 |
·管理成本高,盈利有限 | 第95-96页 |
·内部管理制度激励效果不明显 | 第96-100页 |
·市场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效率不高 | 第100-102页 |
6.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 第102-116页 |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 第102-103页 |
·坚持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 | 第102页 |
·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 第102-103页 |
·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多样化的激励制度 | 第103页 |
·构建村镇银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103-108页 |
·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103-107页 |
·建立分层次的科学的激励机制体系 | 第107页 |
·在反馈中不断进行激励机制的改进 | 第107-108页 |
·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建设 | 第108-116页 |
·扎实的风险管控 | 第108-112页 |
·优质的信贷管理 | 第112-116页 |
7.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 | 第116-125页 |
·政府扶持政策 | 第116-119页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金融发展奠定基础 | 第116-117页 |
·加强准入政策供给,彰显村镇银行的制度优势 | 第117页 |
·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 第117-118页 |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118-119页 |
·逐步放开利率限制 | 第119-120页 |
·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 | 第120-122页 |
·发展农业保险以分担风险 | 第120-121页 |
·建立存款保险机构 | 第121-122页 |
·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 | 第122-125页 |
8.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25-128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5-127页 |
·研究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后记 | 第136-13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