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冬小麦微波散射特性及参数反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7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第15页
   ·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小麦后向散射特性研究基础理论第17-24页
   ·电磁波基本理论第17-19页
   ·雷达方程和后向散射系数第19-21页
   ·雷达系统参数第21-22页
   ·小麦微波散射机理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小麦微波后向散射测量第24-34页
   ·散射测量系统简介第24-25页
   ·散射测量实验第25-27页
   ·地表参数采集第27-33页
     ·土壤粗糙度第27-29页
     ·土壤含水量第29-30页
     ·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采集第30页
     ·其他参数的测量第30-31页
     ·散射计的室外定标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小麦后向散射特性分析第34-72页
   ·地表参数的时相变化第34-37页
     ·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时相变化规律第34页
     ·小麦杆参数的时相变化规律第34-35页
     ·小麦叶参数的时相变化规律第35-36页
     ·小麦生物量的时相变化规律第36-37页
   ·小麦后向散射系数的时相变化第37-40页
     ·相同极化不同入射角时小麦后向散射系数的时相变化第37-39页
     ·不同极化相同入射角时小麦后向散射系数的时相变化第39-40页
   ·行列向及方位角对小麦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第40-45页
     ·行列向对小麦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第40-44页
     ·方位角对小麦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第44-45页
   ·小麦 C 波段多时相后向散射特性分析第45-56页
     ·VV、HH、VH 极化的时相变化规律第45-50页
     ·入射角 23o和 40o度时的散射特性分析第50-52页
     ·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生物量和 LAI 的相关性分析第52-56页
   ·小麦微波后向散射系数模拟第56-71页
     ·小麦微波散射模型简介第56-60页
     ·基于 MIMICS 模型的小麦后向散射系数模拟第60-71页
   ·本章总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小麦特性参数及土壤反演第72-84页
   ·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反演第72-73页
   ·小麦生物量的反演第73-76页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反演第76-80页
   ·冠层高度的反演第80-82页
     ·PDR 反演小麦冠层高度第80-81页
     ·全极化组合反演小麦冠层高度第81-82页
   ·茎秆密度的反演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7页
   ·总结第84-85页
   ·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SAR数据的水稻制图及生物量参数反演
下一篇:小麦—多年生簇毛麦异染色体系的筛选与准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