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多年生簇毛麦异染色体系的筛选与准确鉴定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小麦的近缘物种利用概况第11-12页
   ·簇毛麦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外源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中的方式第14-15页
   ·小麦背景中外源染色质的检测第15-17页
     ·形态学鉴定第15页
     ·细胞学鉴定第15-16页
     ·生化标记鉴定第16页
     ·原位杂交鉴定第16-17页
   ·分子标记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19-27页
   ·实验材料第19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19-27页
     ·DNA 的提取与浓度测定第19-20页
     ·PCR 扩增与酶切第20-21页
     ·醇溶蛋白 A-PAGE 电泳第21-22页
     ·谷蛋白 SDS-PAGE 电泳第22-23页
     ·探针标记第23-24页
     ·染色体制片第24-25页
     ·荧光原位杂交第25-26页
     ·抗条锈病鉴定第26-2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7-47页
   ·簇毛麦属特异分标记对材料的初步筛选第27-28页
   ·蛋白电泳分析与分子标记鉴定第28-34页
     ·醇溶蛋白 A-PAGE 电泳第28-30页
     ·谷蛋白 SDS-PAGE 电泳分析第30-32页
     ·特异分子标记鉴定第32-34页
   ·新型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第34-40页
     ·新型分子标记的筛选第34-39页
     ·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后代材料第39-40页
   ·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分析第40-43页
     ·荧光原位杂交与单染色体分子标记的综合分析第40-42页
     ·荧光原位杂交与基因组分子标记的综合分析第42-43页
   ·形态学鉴定及抗病性鉴定第43-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50页
   ·簇毛麦在小麦抗病性育种中的作用第47页
   ·分子标记对簇毛麦异染色体的筛选及鉴定第47-48页
   ·原位杂交在异染色质鉴定中的作用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小麦微波散射特性及参数反演研究
下一篇:小麦—茸毛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