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人物传记论文--人物总传:按时代分论文--氏族谱系论文

凉山彝族谱牒编修调查研究--以昭觉县瓦其家支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18页
 研究缘起第12-13页
 研究概述第13-16页
 昭觉县瓦其家支第16-18页
第一章 凉山彝族的谱牒文化第18-32页
 第一节 凉山彝族的历史渊源第18-23页
 第二节 凉山彝族的谱牒传统第23-25页
 第三节 凉山彝族谱牒的特征第25-32页
     ·谱牒的父子连名制第25-27页
     ·谱牒的谱系树第27-29页
     ·谱牒的口头传承第29-30页
     ·谱牒的时代变迁第30-32页
第二章 凉山彝族谱牒的编修第32-41页
 第一节 谱牒编修的原因第32-35页
     ·形势背景第32-33页
     ·心理需求第33页
     ·家支认同第33-34页
     ·攀比心理第34-35页
     ·传承谱牒第35页
 第二节 谱牒编修的组织方式第35-37页
     ·成立机构,确定负责人第35-36页
     ·统一格式,明确任务第36-37页
     ·筹措资金第37页
 第三节 谱牒编修的内容第37-38页
 第四节 谱牒编修的问题第38-41页
     ·人手不够第38-39页
     ·谱牒有误差第39-40页
     ·格式不统一第40页
     ·质量不高第40页
     ·经费不足第40-41页
第三章 凉山彝族谱牒编修的意义和价值第41-51页
 第一节 谱牒编修的意义第41-44页
     ·传承意义第41-42页
     ·现实意义第42-44页
 第二节 谱牒编修的价值第44-48页
     ·历史研究价值第45-46页
     ·宗教研究价值第46-48页
 第三节 编修问题解决建议第48-51页
     ·端正工作态度第48页
     ·尊重客观事实第48-49页
     ·统一编修体例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61页
   ·访谈录第54-58页
     ·今日普提村第54-56页
     ·瓦其家支的历史与谱牒第56-58页
   ·从曲布到笔者的谱牒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傣族文身图谱研究
下一篇:从“三武一宗”灭佛看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