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四)论文的创新 | 第14-15页 |
| 一、紧急状态的内涵 | 第15-20页 |
| (一)紧急状态的界定与范围 | 第15-17页 |
| 1.紧急状态的界定 | 第15-16页 |
| 2.紧急状态的范围 | 第16-17页 |
| (二)紧急状态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7-20页 |
| 1.紧急状态与戒严 | 第17-18页 |
| 2.紧急状态与突发事件 | 第18-19页 |
| 3.紧急状态与战争状态 | 第19-20页 |
| 二、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 | 第20-30页 |
| (一)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及种类 | 第20-23页 |
| 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 | 第20-21页 |
| 2.公民基本权利的种类 | 第21-22页 |
| 3.易受侵犯的基本权利 | 第22-23页 |
| (二)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法理依据 | 第23-24页 |
| 1.公民基本权利的目的性和最终性 | 第23页 |
| 2.宪政原则与法治原则的民主要求 | 第23-24页 |
| (三)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特点 | 第24-25页 |
| 1.公民的基本权利数量少、结构性差 | 第24页 |
| 2.公民的基本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 | 第24-25页 |
| 3.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最低标准低 | 第25页 |
| 4.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附属性 | 第25页 |
| (四)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 | 第25-27页 |
| 1.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原因 | 第25-26页 |
| 2.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条件 | 第26页 |
| 3.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范围 | 第26-27页 |
| (五)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扩展 | 第27-30页 |
| 1.扩展的理论依据 | 第27页 |
| 2.扩展的具体内容 | 第27-30页 |
| 三、我国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 (一)我国有关紧急状态的立法 | 第30-31页 |
| (二)我国有关紧急状态的实践 | 第31-32页 |
| 1.非典期间的实践 | 第31页 |
| 2.汶川地震期间的实践 | 第31-32页 |
| (三)权利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1.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 第32-33页 |
| 2.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不足 | 第33页 |
| 3.现有应急制度不完善 | 第33-34页 |
| 4.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34页 |
| 5.监督和救济机制不完善 | 第34-36页 |
| 四、完善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制度的设想 | 第36-48页 |
| (一)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模式 | 第36-37页 |
| 1.绝对的保护模式 | 第36页 |
| 2.相对的保护模式 | 第36-37页 |
| (二)国外立法与实践比较和启示 | 第37-41页 |
| 1.国外立法与实践比较 | 第37-40页 |
| 2.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 (三)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设想 | 第41-48页 |
| 1.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 第41-42页 |
| 2.完善基本权利保障模式 | 第42-43页 |
| 3.推进常设应急组织建设 | 第43-44页 |
| 4.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4-45页 |
| 5.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 第45-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5页 |
| 后记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