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引言第14-15页
一、行政问责制基础理论概述第15-25页
 (一) 行政问责制概念与内涵第15-19页
  1. 行政问责制的概念第15-16页
  2.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第16-19页
 (二)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1. 人民主权说下的代议制理论第19页
  2. 社会契约理论第19-20页
  3. 人民主权说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第20页
  4. 善治理论第20-21页
 (三) 行政问责制的功能第21-22页
  1. 惩罚功能第21页
  2. 挽救功能第21页
  3. 预防和教育功能第21-22页
  4. 监督功能第22页
 (四) 原则第22-25页
  1. 依法问责原则第22-23页
  2. 权责一致原则第23页
  3. 有效参与原则第23-24页
  4. 公开原则第24-25页
二、我国的行政问责制第25-38页
 (一) 法律依据第25-28页
  1. 宪法依据第25-26页
  2. 行政法依据第26-27页
  3. 相关党的政策第27-28页
  4. 地方上的规定第28页
 (二) 现状第28-38页
  1. 问责行动第28-29页
  2. 成效第29-32页
  3. 不足第32-38页
三、国外及港台地区的概况及借鉴第38-44页
 (一) 国外行政问责制的概况第38-40页
  1. 问责主体和客体的规定第38-39页
  2. 问责情形的规定第39页
  3. 问责结果的规定第39页
  4. 问责程序的规定第39-40页
  5. 问责的救济第40页
 (二) 特点第40-42页
  1. 问责法律法规健全第40-41页
  2. 权力之间的制约机制第41页
  3. 问责机制透明,公民的参与程度高第41-42页
 (三) 香港行政问责制的概况第42-44页
  1. 主要内容第42页
  2. 成效第42-44页
四、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第44-50页
 (一) 完善问责的法律体系第44-47页
  1. 问责主体建设第44-46页
  2. 问责客体建设第46页
  3. 问责情形建设第46页
  4. 问责程序建设第46-47页
  5. 问责救济建设第47页
 (二) 建立健全问责的配套制度第47-49页
  1. 行政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第47-48页
  2. 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第48页
  3. 官员复出机制建设第48-49页
 (三) 增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务员复出法律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