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我国女性就业概述 | 第11-24页 |
(一) 我国女性就业现状 | 第11-18页 |
1、女性求职状况分析 | 第11-13页 |
2、女性就业比例分析 | 第13页 |
3、女性就业行业分析 | 第13-15页 |
4、女性就业待遇分析 | 第15-17页 |
5、女性就业中存在的困境 | 第17-18页 |
6、女性与男性就业状况的比较 | 第18页 |
(二)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成因 | 第18-22页 |
1、求职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 第18-19页 |
2、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 第19页 |
3、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成因 | 第19-22页 |
(三) 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 第22-24页 |
1、违背法律有关男女平等的规定 | 第22页 |
2、导致女性的就业困难,打击女性的就业热情 | 第22页 |
3、导致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就业待遇 | 第22-23页 |
4、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稳定 | 第23-24页 |
二、国外女性的就业现状及其先进法律经验 | 第24-29页 |
(一) 国外女性的就业现状 | 第24-25页 |
1、美国女性的就业现状 | 第24-25页 |
2、瑞典女性的就业状况 | 第25页 |
(二) 国外对女性就业的法律保护 | 第25-27页 |
1、美国对女性就业的法律保护 | 第25-26页 |
2、瑞典对女性就业的法律保护 | 第26-27页 |
(三) 我国应借鉴的先进经验 | 第27-29页 |
1、完善立法 | 第27-28页 |
2、加大执法力度 | 第28页 |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28页 |
4、可以学习借鉴瑞典的家庭政策 | 第28-29页 |
三、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法律意义 | 第29-31页 |
(一) 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 第29页 |
(二) 维护女性生存权的需要 | 第29-30页 |
(三) 规范女性的求职和就业环境 | 第30-31页 |
四、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制度构想 | 第31-37页 |
(一) 完善相关立法 | 第31-33页 |
1、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1页 |
2、我国立法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 | 第31-33页 |
(1) 应明确界定就业歧视 | 第31-32页 |
(2) 应对性骚扰做出明确规定 | 第32页 |
(3) 应解决女性晋升难题 | 第32页 |
(4) 让性别歧视变得可诉 | 第32-33页 |
(二) 加大劳动部门对求职和就业过程的法律监管及执法力度 | 第33-34页 |
(三) 发挥妇联、单位内部工会等机构的法律监管作用 | 第34-35页 |
1、妇联的法律监管作用 | 第34页 |
2、工会的法律监管作用 | 第34-35页 |
(四) 完善相关保险制度,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给予特殊关注 | 第35-37页 |
五、设立专门的法律机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