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9页 |
·重金属的污染 | 第13-14页 |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 | 第16页 |
·螯合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6-27页 |
·纤维的简介 | 第16-17页 |
·纤维的应用 | 第17-18页 |
·纤维在重金属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聚四氟乙烯的改性与应用 | 第22-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新型螯合纤维的合成 | 第29-43页 |
·新型螯合纤维的合成思路 | 第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装置 | 第29页 |
·试剂材料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螯合纤维的合成 | 第30页 |
·螯合纤维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 第30-31页 |
·红外光谱 | 第30-31页 |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螯合纤维合成条件的探讨 | 第31-34页 |
·反应物摩尔比的影响 | 第32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反应转速的影响 | 第33-34页 |
·新型螯合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及结构鉴定 | 第34-38页 |
·APF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页 |
·ATF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ABTF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8页 |
·螯合纤维的热重分析 | 第38-40页 |
·同步热分析仪 | 第38页 |
·APF的热重分析 | 第38-39页 |
·ATF的热重分析 | 第39页 |
·ABTF的热重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3章 新型螯合纤维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3-6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3-44页 |
·仪器装置 | 第43页 |
·试剂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 | 第44页 |
·Ni(Ⅱ)、Cu(Ⅱ)、Hg(Ⅱ)、Zn(Ⅱ)、Pb(Ⅱ)混合离子的测定 | 第44页 |
·Hg(Ⅱ)、Cu(Ⅱ)、Ni(Ⅱ)浓度的测定 | 第44页 |
·Pb(Ⅱ)、Zn(Ⅱ)浓度的测定 | 第44页 |
·静态吸附平衡试验 | 第44-45页 |
·静态解吸试验 | 第45页 |
·介质溶液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45页 |
·吸附速率和吸附动力学 | 第45-46页 |
·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热力学 | 第46页 |
·螯合纤维重复使用试验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1页 |
·新型螯合纤维在不同溶液pH条件下对混合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的影响 | 第46-48页 |
·吸附动力学及表观活化能 | 第48-53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48-51页 |
·表观活化能 | 第51-53页 |
·等温吸附曲线和吸附热力学 | 第53-56页 |
·吸附热力学 | 第55-56页 |
·静态解吸试验 | 第56-57页 |
·螯合纤维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57-58页 |
·TGA表征 | 第58-60页 |
·APF吸附Pb(Ⅱ)前后TGA表征 | 第58页 |
·ATF吸附Pb(Ⅱ)前后TGA表征 | 第58-59页 |
·ABTF吸附Pb(Ⅱ)前后TGA表征 | 第59-60页 |
·SEM与EDS表征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1 英文缩略表 | 第75-76页 |
附录2 符号说明表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