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孢粉、藻类及古气候古湖泊条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前言第9-2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项目依托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9页
     ·孢粉化石研究现状第12-14页
     ·藻类化石研究现状第14-18页
     ·孢粉地层学与藻类地层学的关系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第19-20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实际工作量第22-23页
   ·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24-38页
   ·松辽盆地概况第24-26页
   ·松辽盆地的演化第26-28页
   ·凹陷层构造特征第28-30页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特征第30-33页
   ·松科一井南孔概况第33-35页
   ·生物总体分布特征第35页
   ·地层划分沿革第35-38页
3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8-45页
   ·采样第38-39页
   ·孢粉和藻类化石的处理第39-42页
   ·孢粉和藻类化石的制片第42-43页
   ·孢粉和藻类化石的鉴定第43-45页
4 松科一井南孔孢粉生物地层第45-67页
   ·孢粉化石组合带及特征第45-55页
     ·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 组合带第45-47页
     ·Schizaeoispor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 组合带第47-49页
     ·Cyathidites-Schizaeoisporites 组合带第49-50页
     ·Schizaeoisporites-Cyathidites-Proteacidites 组合带第50-51页
     ·Proteacidites-Cyathidites-Dictyotriletes 组合带第51-52页
     ·Lythraites-Callisti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 组合带第52-55页
   ·特殊孢粉类型的生物地层意义第55-59页
     ·巴尔姆孢属(Balmeisporites)第55-56页
     ·有突肋纹孢属(Appendicisporites)第56-57页
     ·鹰粉型花粉(Aquilapollenites type)第57-59页
   ·地质时代讨论第59-67页
     ·青山口组一段地质时代第62-63页
     ·青山口组二三段地质时代第63-64页
     ·姚家组一段地质时代第64页
     ·姚家组二三段地质时代第64-65页
     ·嫩江组一段地质时代第65-66页
     ·嫩江组二段地质时代第66-67页
5 松辽盆地孢粉古气候学研究第67-76页
   ·松辽盆地孢粉植物地理区性质第67-69页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植被、古气候分析第69-74页
     ·青山口组一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2页
     ·青山口组二三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2-73页
     ·姚家组一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3页
     ·姚家组二三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3页
     ·嫩江组一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3页
     ·嫩江组二段古植被、古气候第73-74页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古气候演变第74-76页
6 松辽盆地藻类分布与古环境讨论第76-92页
   ·松科一井南孔藻类化石分布特征第76-78页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环境讨论第78-85页
     ·藻类化石与古环境演变第78-82页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环境演变第82-85页
   ·松辽古湖泊水体咸化事件第85-92页
     ·青山口组水体咸化事件第86-88页
     ·嫩江组水体咸化事件第88-92页
7 结论第92-94页
   ·本文结论第92-93页
   ·存在问题第93-94页
致谢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2页
附录第112-129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第112-115页
 图版说明第115-123页
 图版第123-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平原大型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下一篇: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