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CONTENTS | 第13-17页 |
| 图表目录 | 第17-19页 |
| 英文缩写表 | 第19-21页 |
| 1 绪论 | 第21-41页 |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39页 |
| ·哺乳动物NSCs及影响其增殖与分化的主要因素 | 第23-29页 |
| ·三维培养 | 第29-34页 |
|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34-3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 2 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41-58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2-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 ·mNSCs原代培养 | 第46-47页 |
| ·mNSCs继代培养 | 第47页 |
| ·免疫荧光鉴定 | 第47-49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9-50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 | 第50-56页 |
| ·细胞接种密度对原代mNSCs生长状态与增殖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细胞接种密度对原代mNSCs“神经球”大小分布的影响 | 第51-54页 |
| ·传代培养的mNSCs生长状态 | 第54页 |
| ·mNSCs特异性蛋白表达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3 mNSCs无血清扩增培养基的优化 | 第58-76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8-60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 ·培养基筛选的正交实验 | 第60-61页 |
| ·免疫荧光染色 | 第61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61页 |
| ·葡萄糖、乳酸、谷氨酰胺及氨的测定 | 第61-62页 |
| ·参数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6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3-73页 |
| ·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 | 第63-65页 |
| ·不同培养组在不同的培养时间内细胞的生长状态 | 第65-67页 |
| ·优化培养基MA对mNSCs生长的影响 | 第67-69页 |
| ·优化前后培养基中葡萄糖对mNSCs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优化前后培养基中谷氨酰胺对mNSCs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70-72页 |
| ·优化前后培养基中乳酸/葡萄糖得率系数和氨/谷氨酰胺得率系数 | 第72-73页 |
| ·讨论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4 mNSCs的体外静态三维培养 | 第76-103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76-79页 |
| ·实验仪器 | 第76-77页 |
| ·实验材料 | 第77-79页 |
| ·实验方法 | 第79-87页 |
| ·mNSCs在胶原凝胶中的固定 | 第79-80页 |
| ·mNSCs-胶原三维构建物的培养方法 | 第80页 |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80页 |
| ·三维构建物内细胞的死活染色 | 第80-81页 |
| ·三维构建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81-82页 |
| ·三维构建物的免疫荧光染色 | 第82-83页 |
| ·Real Time PCR检测 | 第83-86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86-87页 |
| ·实验结果 | 第87-98页 |
| ·培养条件对mNSCs三维构建物内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87页 |
| ·三维构建物内细胞的生长状况 | 第87-89页 |
| ·三维构建物内细胞的活性 | 第89-90页 |
| ·mNSCs在扩增条件下干/祖细胞特性的鉴定结果 | 第90-91页 |
| ·构建物内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 第91-92页 |
| ·RNA的提取与质量 | 第92-93页 |
| ·两种不同培养条件下mNSCs及其功能细胞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 | 第93-98页 |
| ·讨论 | 第98-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3页 |
| 5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mNSCs三维模型的构建 | 第103-119页 |
| ·引言 | 第103-104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10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04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10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4-109页 |
|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104-106页 |
| ·微流控芯片上mNSCs-胶原三维复合物的构建 | 第106-107页 |
| ·mNSCs二维贴壁模型的建立 | 第107页 |
| ·NSCs-胶原三维静态模型的构建与培养 | 第107页 |
| ·免疫荧光染色 | 第107-108页 |
| ·微流控芯片内谷氨酰胺与乳酸浓度的测定 | 第108-109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10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9-115页 |
| ·微流控芯片的结构与特征 | 第109-110页 |
| ·建立了适用于mNSCs三维培养的微流控操控系统 | 第110-111页 |
| ·mNSCs-胶原复合物在微流控芯片上的生长状况 | 第111-113页 |
| ·微流控芯片上三维mNSCs及其分化细胞标记蛋白的鉴定 | 第113-114页 |
| ·静态与动态培养体系中谷氨酰胺和乳酸浓度的监控结果 | 第114-115页 |
| ·讨论 | 第115-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 ·实验结论 | 第119-120页 |
| ·工作展望 | 第120-121页 |
| ·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9页 |
| 附录A 附录 主要符号表 | 第139-14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40-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