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CONTENTS | 第13-16页 |
| 图表目录 | 第16-1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8-19页 |
| 1 绪论 | 第19-40页 |
| ·背景意义 | 第20-35页 |
| ·β-N-乙酰己糖胺酶概述 | 第20页 |
| ·β-N-乙酰己糖胺酶的分类 | 第20-24页 |
| ·β-N-乙酰己糖胺酶的生理功能 | 第24-26页 |
| ·β-N-乙酰己糖胺酶的催化机制 | 第26-27页 |
| ·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的生理底物 | 第27-35页 |
| ·亚洲玉米螟 | 第35页 |
| ·国内外昆虫β-N-乙酰己糖胺酶的研究进展 | 第35-38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38-40页 |
| 2 亚洲玉米螟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克隆及转录水平研究 | 第40-61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 ·总RNA的提取 | 第40-42页 |
| ·基因克隆 | 第42-44页 |
| ·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57页 |
| ·OfHEX2的基因克隆 | 第45-46页 |
| ·OfHEX2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6-51页 |
| ·OfHEX2系统进化分析 | 第51-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OfHEX2编码产物与人类β-N-乙酰己糖胺酶的序列相似性 | 第57-58页 |
| ·OfHEX2与其他β-N-乙酰己糖胺酶的特异性序列比较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3 亚洲玉米螟β-N-乙酰己糖胺酶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 第61-77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7页 |
| ·pPIC9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1-63页 |
| ·毕赤酵母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63-64页 |
| ·重组酵母的诱导表达 | 第64-65页 |
| ·培养基上清硫酸铵沉淀 | 第65页 |
| ·金属螯合层析 | 第65-66页 |
| ·蛋白定性、定量与酶活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75页 |
| ·OfHex重组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67-69页 |
| ·OfHex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 | 第69-70页 |
| ·OfHex的分离纯化 | 第70-75页 |
| ·讨论 | 第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4 亚洲玉米螟β-N-乙酰己糖胺酶的性质表征 | 第77-113页 |
| ·引言 | 第77-78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8-84页 |
| ·分子量和组成方式的测定 | 第78-79页 |
| ·等电点的测定 | 第79页 |
| ·最适pH和温度的测定 | 第79页 |
| ·底物谱测定 | 第79-83页 |
| ·催化动力学测定 | 第83-84页 |
| ·抑制剂研究 | 第84页 |
| ·实验结果 | 第84-108页 |
| ·OfHex2的分子量和组成方式 | 第84-88页 |
| ·OfHex2的等电点 | 第88页 |
| ·OfHex2的最适反应条件 | 第88-91页 |
| ·OfHex2的底物选择性 | 第91-102页 |
| ·OfHex2的催化动力学研究 | 第102-106页 |
| ·OfHex2的抑制剂研究 | 第106-108页 |
| ·讨论 | 第108-111页 |
| ·OfHex2的底物谱 | 第108-109页 |
| ·OfHex2的底物偏好性 | 第109-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3页 |
| 5 亚洲玉米螟β-N-乙酰己糖胺酶OfHex2的生理功能研究 | 第113-131页 |
| ·引言 | 第11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7页 |
| ·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 第113-114页 |
| ·模板dsDNA的制备 | 第114-116页 |
| ·双链RNA的合成 | 第116页 |
| ·双链RNA的纯化 | 第116页 |
| ·双链RNA的导入 | 第116-117页 |
| ·RNAi样本组成 | 第117页 |
| ·基因沉默效果验 | 第117页 |
| ·结果讨论 | 第117-124页 |
| ·OfHEX2的转录水平分析 | 第117-119页 |
| ·5龄早期RNAi对OfHEX2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 ·5龄OfHEX2基因沉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 ·5龄晚期RNAi对OfHEX2基因转录水平影响 | 第123-124页 |
| ·讨论 | 第124-130页 |
| ·OfHEX2的表达模式 | 第124-125页 |
| ·注射dsRNA介导OfHEX2基因沉默效果分析 | 第125页 |
| ·5龄幼虫期OfHEEX2基因沉默因此发育异常的原因分析 | 第125-128页 |
| ·OfHex2的生理功能 | 第128-130页 |
| ·小结 | 第130-13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7页 |
| 附录 | 第147-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50-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