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利用金属硫蛋白改造工程菌吸附Cu(Ⅱ)和Cr(Ⅵ)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5页
   ·微生物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第12-14页
     ·目的菌第13页
     ·靶蛋白第13-14页
     ·工程菌构建策略第14页
   ·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第15页
     ·金属硫蛋白的分类第15-16页
     ·金属硫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16-17页
     ·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应用第17-20页
   ·生物吸附重金属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20-23页
     ·pH第21页
     ·温度第21-22页
     ·初始重金属浓度和生物吸附剂添加量第22页
     ·吸附平衡时间第22页
     ·共存离子第22-23页
     ·细胞年龄第23页
     ·其他因素第23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23-25页
2 金属硫蛋白多拷贝整合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第25-44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材料第25-28页
     ·实验菌株和质粒第25-26页
     ·引物第26页
     ·工具酶及试剂盒第26-27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27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7-28页
     ·培养基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35页
     ·酿酒酵母S. cerevisiae 4126 G418抗性分析第28页
     ·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8-29页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拷贝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9-34页
     ·S.cerevisiae 4126的转化第34-35页
     ·重组菌株的鉴定第35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5-43页
     ·酿酒酵母S. cerevisiae 4126 G418抗性分析第35页
     ·金属硫蛋白多拷贝整合表达载体的设计及克隆结果第35-42页
     ·S. cerevisiae 4126的转化及重组菌的鉴定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3 基因工程菌的耐受性和吸附性能考察第44-60页
   ·引言第4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4-46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常用实验设备第44-45页
     ·主要试剂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48页
     ·分析方法第46页
     ·基因工程菌对各种重金属的耐受能力考察第46-47页
     ·基因工程菌对Cu(Ⅱ)和Cr(Ⅵ)的吸附能力第47页
     ·吸附平衡后胞内外金属含量的确定第47-48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60页
     ·基因工程菌对Cu(Ⅱ)和Cr(Ⅵ)的耐受性测定第48-49页
     ·基因工程菌对Cu(Ⅱ)和Cr(Ⅵ)的吸附能力测定第49-54页
     ·吸附平衡后胞内外金属含量的确定第54-56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4 基因工程菌对于Cu(Ⅱ)和Cr(Ⅵ)吸附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第60-68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0页
     ·实验材料第60页
     ·培养基第60页
     ·常用实验设备第60页
     ·主要试剂第60页
   ·实验方法第60-61页
     ·分析方法第60页
     ·Cu(Ⅱ)吸附实验第60-61页
     ·Cr(Ⅵ)吸附实验第61页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第61页
     ·Fren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工程菌对Cu(Ⅱ)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第61-64页
     ·程菌对Cr(Ⅵ)等温吸附模型的研究第64-67页
     ·小结第67-68页
5 响应面法优化金属硫蛋白转基因酵母对Cr(Ⅵ)的还原条件第68-77页
   ·引言第68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8页
     ·实验材料第68页
     ·培养基第68页
     ·常用实验设备第68页
     ·主要试剂第68页
   ·实验方法第68-70页
     ·Cr(Ⅵ)和总铬分析方法第68-69页
     ·吸附实验第69页
     ·优化实验设计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7页
     ·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70-71页
     ·响应面分析第71-74页
     ·各因素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第74-75页
     ·模型优化和验证实验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6 响应面法优化金属硫蛋白转基因酵母对Cu(Ⅱ)的吸附条件及等温模型研究第77-84页
   ·引言第77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7页
     ·实验材料第77页
     ·培养基第77页
     ·常用实验设备第77页
     ·主要试剂第77页
   ·实验方法第77-78页
     ·Cu(Ⅱ)分析方法第77页
     ·吸附实验第77-78页
     ·优化实验设计第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84页
     ·模型建立及方差分析第78-80页
     ·响应面分析第80-82页
     ·模型优化和验证实验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4页
附录A 自身携带启动子的金属硫蛋白基因pcup1序列第94-95页
附录B 金属硫蛋白基因cup1序列第95-96页
附录C pgk启动子基因序列第96-97页
附录D 载体中rDNA基因序列第97-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NA序列模体识别问题的迭代算法
下一篇:黄海北部沉积物厌氧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及富集研究